政策解读:让青山绿水护佑子孙后代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1月6日,重庆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份“绿色文件”对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其亮点和作用又是什么?11月12日,本报特邀几位专家学者,从区域经济、环保、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意见》进行全面、深度的解读。
专家简介
陈万志: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重庆大学教授、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
王崇举:重庆工商大学原校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
陈德敏:重庆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胜: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卫东: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
1、过去“求温饱”,现在“求环保”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重庆日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不久、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刚刚闭幕之际,我市即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对我市今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和作用?
陈万志:这份文件从起草到出台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在《意见》起草过程中,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既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重庆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长江是全国最大淡水资源库,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版图上有特殊地位,这又是中央、历史赋予重庆的职责。
在过去一年里,起草组历经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前后召开了23次座谈会,在充分融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全市各方意见后,才形成了这份纲领性的《意见》。
王崇举: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并列的高度,从而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对资源消耗过大。重庆作为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也在飞速发展,但现在也面临资源要素瓶颈和生态环境约束。
过去我们“求温饱”,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则是希望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即“求环保”。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线,三峡库区是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所以重庆必须肩负起这个重大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这既是重庆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保护重庆发展的根本。
王胜:如今重庆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节点,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协调、可持续的,不能经济总量增加了,却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对不起子孙后代。因此,《意见》的出台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目前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创新驱动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仍然存在。2003年,重庆的能源基本能自给;到2013年,能源对外依存度接近50%,其中1/3的煤,1/4的电,1/5的气都需要从外面输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除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实现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重庆日报》:作为一份纲领性文件,《意见》全局性地规划了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视野开阔,也从很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您认为《意见》有哪些亮点?
王胜:《意见》共分九个部分,采取“135”的构架成为三个板块。
其中第一部分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中间三个部分则以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为三大抓手谈具体工作;第五至第九部分则用了很大篇幅来讲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措施,其中包括法治、制度、机制、文化、政策等方面。以前我们也经常讲生态环保,但此次《意见》用了大半的篇幅来谈如何保障生态文明的实施,足见决心之大。整个《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部统领起来,贯穿于生产生活之中,构成了一个宏观、立体的整体,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陈万志:我认为《意见》的最大亮点在于充分体现了法治思维。
此次《意见》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全方位勾画了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的路径,并把加强生态环保法治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来表述,这是与其他省市目前出台的类似《意见》最大的不同。
此外,《意见》还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70%以上,这意味着要比去年增加50天。
陈德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提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这个目标既朗朗上口,也内涵丰富;既相对独立,也辩证统一,鲜明地展示了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和宏伟蓝图。在尊重自然、振兴经济的同时,弘扬生态文化,传承包含“天人合一”在内的中华文明。让重庆人民的幸福指数更高,更为宜居宜业。
总体上,《意见》契合建设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体现了重庆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全市人民的美好愿望,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编辑:zhaoai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