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专家:把“原汁原味”留给这座城市
挹清池北,揭顶不落架大修的挹清堂,虽被脚手架包围着,却依旧透着古色古香……昨天,在苏州人民路东、沧浪亭北可园修复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填监测表格,包括工程使用的工艺、材料等。施工负责人胡龙献介绍:“挹清堂、讲堂等古建的木结构保留完整,每根木料都有编号,局部腐朽的拼接,整根腐朽的更换,最大限度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法式、原形制,修旧如旧……”
苏州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了对遗产园林的监测。这次修复可园是市园林绿化部门对首个曾经散落民间的小园林实施监测保护。为了更好地留住原味苏州,专家建议将监测进一步向遗产园林外延伸,逐步达到苏州园林监测全覆盖。
“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具有浓郁氛围的文化形态,文化传承是保护的重要方面。”园林保护专家、市园林和绿化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士表示,散落的园林目前多未列入世遗名录,但同样是宝贵遗产。城市快速发展中,当务之急应该参照遗产园林的监测标准,对它们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同时,苏州是世界上拥有古典园林最多的城市,是一座“园中城”,可将这一思路和方法延伸到整个“园林城市”的管理体系之中。
园林是“真实、完整”的人文缩影
11月16日,沈阳游客徐先生和爱人跟团来苏州旅游,在耦园碰到记者时,他由衷地赞叹,“苏州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城市!”他在高校从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去过各地的园林景区。“其中有重修的,有新建的,不少已变味、走形。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在苏州两天,要去三处园林,想亲身体验一下旧时园主的那份闲情雅致。”他说,“一个城市的底蕴,从一个园林的建筑设计、庭院布局、厅堂陈设、假山和植物配置等上都能体现出来,园林其实是城市人文特色的生动缩影……”
遗产保护专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调研员周苏宁说,文物和世界遗产保护,要强调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如今并不鲜见的“拆真建假”、“拆旧建假”现象令人忧虑。“‘真实性和完整性’既包括有形遗产,也包括无形遗产,后者如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字画、家具陈设和意境等,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是保护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关于遗产保护,现在通行的是,强调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密切联系,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这样更有利于保护。
古典园林并不是一时之兴的产物,而是经过了千百年打磨和淬炼,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主任薛志坚认为,对遗产园林,以及未列入世遗名录的古典园林工程项目实施监测,就是要确保建筑、山水、植物、陈设等园林要素的“真实性、完整性”,让游客从园林切身感受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
把“原汁原味”留给这座城市
正在修复的可园,是苏州目前仅存的一座“书院园林”。薛志坚说,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建进行拆卸、特殊工艺施工时,须摄像记录工艺流程,并配文字说明……他介绍,翔实记录遗产修复全过程,是忠于原样,完整保留修缮保护信息,并为遗产的日后保养、维护提供历史参照。
上世纪60—90年代耦园历经三次修复,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严格按文物保护修复工艺要求施工,对耦园历史文化信息的“原真性”造成了二次破坏。薛志坚举例,2008年耦园整治工程时,采取了全程实时监测,是对遗产园林整体维修工程实施监测的首个试点。“东花园无俗韵轩庭院铺地,起初采用的是浇水泥砂浆、嵌鹅卵石的做法,既不符合传统营造法式,造成原真性的丢失,也不利于庭院里植物的生长。”他说,“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提出了整改要求,施工方也将水泥铺地铲掉,改用铺黄沙,再高密度嵌入碎石的传统做法。这样,地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供给植物,日后如破损,也好维修。”
据了解,留园曲溪楼维修工程开工前,遗产监测三维激光扫描仪已全方位采集了原始指标,并实时监测修缮过程,扫描产生的三维数字图像,能够真实还原曲溪楼内外空间场景。在“揭顶不落架”的大修中,曲溪楼很好地保持了“原真性”和文化底蕴。
编辑:zhaoai
相关阅读
园林与书法的精神会通
陈国中先生是当代有影响的书法家,他是苏州人。在历史上,尤其是元代以来,苏州是引领中国艺术风尚的地方,在书法方面同样如此,像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宠、唐寅、陈白阳等,都是名称一时的书法大家。【详细】
108座苏州园林实行挂牌保护
7日下午,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