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说北京:北京的公园和郊游(图)
2014-11-25 09:01:3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
北海自从1925年开放之后也是在陆续修缮。八国联军进入时破坏很严重,西北的小西天完全被焚毁了,只剩下了骨架和石座。那时的五龙亭是没有汉白玉护栏的。
北海1925年一直开放,但是到了1971年在没有任何布告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就关门了。“文革”中北海是不开放的,被“四人帮”占据着,变成只有中央领导才能去的地方。直到1978年3月才重新开放,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几乎同时关闭同时开放。重新开放的时候,北海五龙亭突然加上了汉白玉护栏。这是在闭园时期添加的。护栏原来光绪的时候就有,八国联军时候被毁。
内城第三大公园是中南海,中南海整体是1928年才正式开放,但是到1946年以后就不开放了。1928年以前是北洋政府在那儿不开放,1946年以后是国民党的行辕在那儿也不开放。所以中南海的开放时间很短,也就是1928到1946这十八年。但是中南海在1979年之后到胡耀邦主政时期,又开放过几年的时间,包括里面的瀛台、紫光阁、万字廊、流水音都是开放的。过去万字廊也有茶座,可以喝茶小憩,也是当时北平人休闲的好去处。基本上内城休闲就是这三处公园,这三处都是要收门票的。
内城还有什刹海,什刹海不收门票,可以说是最平民化的休闲场所,它的西侧有个荷花市场,夏季最热闹。荷花市场基本上是劳动阶级去的地方,除了消夏,听曲艺、看杂耍,还卖各种便宜实惠的小吃。夏天卖冰碗儿,什么叫冰碗儿呢,就是将湖鲜———鸡头米、菱角还有柿饼、果子干等,搅在一起拿冰一镇,清凉解暑。此外还有扒糕、凉糕、灌肠、切糕、褡裢火烧等,烟气蒸腾的,是春秋休闲,夏日逭暑的好去处。什刹海河沿上也有一些茶座,但是远比前面提到的那几处公园的茶座价钱便宜得多了。
外城和郊区的休闲:天坛、陶然亭和颐和园
具体到外城,须先说天坛。天坛在庚子事变时是八国联军司令部所在,那时不但不开放,且在圜丘上架大炮,严重威胁和侵犯了中国主权。天坛1918年才对外开放,但去的人不多,当时的北京人认为去天坛是出了城了,因为它是在内城之外。大家不过是好奇皇家祭天的地方,真要作为休闲公园,天坛是比较荒凉的。其他公园有人管理,有花匠,有游乐设施,像中山公园就有很大一个金鱼展览,我小时候去中山公园看金鱼是个重要项目,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去的只能是北海、中南海、什刹海,尤其是中山公园这些地方。天坛没有这些设施,虽然也被开放成公园,但去一次看看祈年殿、回音壁也就差不多了。再说日坛、月坛等地,那时候更是荒芜得很,就是留了些建筑,也不是公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慢慢发展出来。以上三个坛,只有天坛是在外城内,其他都在郊区,这个“郊区”的概念是以原来北京城垣的区划来分别的。
外城还有一个地方是陶然亭,陶然亭是清乾隆时文人江藻所建,它的西北有龙树寺,东北有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等。陶然亭早先不是公园,也不要门票,在清代中叶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宣南诗社基本上是在陶然亭活动。1952年陶然亭辟为公园,当时只有窑台是中心。格局类似于什刹海,但是没有什刹海好,因为对北京人来说,陶然亭也是城外了。“与君一醉一陶然”,有点类似于西安灞亭折柳这样的地方,其中的云绘楼是1954年从中南海搬迁至此的,后来也陆续移来一些外来建筑,比如说把前门大街的五牌楼拆了复建到陶然亭。1952年开辟为公园后,也建了一些现代娱乐设施。北京梨园界的人喜欢到陶然亭,清晨在窑台吊嗓子。
到了城外———不是外城,主要的游览胜地是北京西郊的颐和园。颐和园的票价是北京公园中最贵的,一开始是八毛,后来也到过一块银元,不是生活富裕的人是不会去的。颐和园开放的时间是1924年,开放的区域很大,有些地方不错,有些地方很荒芜,好点的地方是仁寿殿、德和园、乐寿堂、宜芸馆这些,接着就到长廊,从乐寿堂一直到石坊。长廊当时还保留了清代的油漆彩画,到现代已经是多少次重绘了。颐和园是仿照西湖的形制,所以它在排云殿两侧分别有两个敞轩。西面那个敞轩叫鱼藻轩,就是1927年初夏王国维先生投湖的地方。
当时颐和园的前山还不错,但后山就不能看了。后山包括智慧海,以及后河两岸的苏州街整个都被八国联军焚毁了,所以基本上没有人到后山去。它的东北侧有个谐趣园,谐趣园当时也有茶座,也可以吃饭,但是为时不长,我还记得那里的番茄虾仁做得很不错。排云殿两侧敞轩、石坊也有茶座,但是1949年以前颐和园人不是很多。游人进来颐和园以后基本上是沿仁寿殿、德和园、乐寿堂、宜芸馆前行,接着就到长廊,这是一般的游览路线。沿东墙什么没有,但是走到十七孔桥桥头有铜牛,桥如长虹卧波,直通到南湖岛。南湖岛有个龙王庙可以去,但也很残破。
1960年前后我们家常去颐和园的南湖岛上小住,那儿有个南湖饭店,后来公园里面不许开饭店了,也就撤掉了,但那房子还在。南湖饭店住不了几户人,它的西侧,面对面可以住四家人;玩月楼下面有带客厅带卧室,可以住一家人;它的对面有一个阳光非常好,窗户邻水的房间,被一个外国老太太长期包下来,所以整个南湖饭店大概最多住七八户人家。当时我们住的房价是一天6块、8块,玩月楼的房间以及另一个临水面的房间房价是14块钱。有一次我父母拿了稿费,奢侈了一下,住了玩月楼。当时颐和园南湖也可以划船,从南湖岛再往前走就更荒芜了,有一个地方叫凤凰墩,十天半个月也没有游人到那儿,残破不堪,也是颐和园的最南端。我们住在南湖饭店的时候,曾经在午夜里通过十七孔桥,到铜牛,沿东岸一直走到排云殿,一路再走回来。整个颐和园一个人也没有,月光如皎,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西郊更远的游览去处
从颐和园更向西行近二十里,就到了香山的静宜园,但香山在民国时期原则上也没有辟为公园。香山知名的一个是双清别墅,是清代乾隆时松坞山庄旧址,后来熊希龄建为私人别墅,1949年以前毛泽东也曾住在那儿。还有就是离眼镜湖不远的香山慈幼院。那时候去香山的人不多,因为去趟香山就被认为路程是很远很远的了。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