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寨子就是一座“生态博物馆”

2014-11-26 09:40:00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

  当冬日暖阳刺破云层,松林河谷蟹螺沟依山而建的厚重碉楼,便成为彩林点缀下的亮丽风景。这是石棉县尔苏藏族聚居的蟹螺堡子,也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如今,它保留的浓郁民族文化气息,正在让它成为石棉着力打造的“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这里,百年未变的房屋样式以及村民的生活习惯、语言、歌舞、服饰等,都将得到保护,将在未来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最大亮点。

  11月13日,当记者来到蟹螺堡子,并未看到大兴土木的“博物馆”。蟹螺藏族乡的藏族美女乡长山丹梅笑了,“我们这些老寨子,就是最好的生态博物馆啊!”

  原来,蟹螺堡子是清代松林地土所所辖的“48堡”之一。这些堡子全建在山腰或山顶上,全为尔苏和木雅藏族的聚居地,保留了非常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它有自己的图像文字、语言和风俗,传统文化得到了较为完整地保存。尔苏和木雅藏族文化,已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漫步蟹螺堡子,一水一木皆有故事。村口小溪旁,千年老树倒在水中却无人敢碰,因为它是“神树”;青石垒成的碉楼,有的墙面绘满了鸟兽花木等图案,这也是尔苏人的风俗;在一面陡坡边上,一片乱石码得整整齐齐,这是蟹螺堡子长达300多年历史的碉楼坍塌以后拆下来的,未来它们将按尔苏民居的建筑工艺,原貌复原。山丹梅不时提醒记者注意民居碉楼楼顶供奉的白色石头,这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尔苏人崇拜白石,他们认为石头是灵物。“我们这里不一样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有在金秋时节过年的习俗;还保留着与甲骨文类似的图画文字‘萨巴文’;‘放羊子’、‘敬山神’等祭祀方式,都是珍贵的非遗资源。”山丹梅自豪地说。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前往蟹螺堡子,呼吁将其生产、生活形态进行保护之后,一个“尔苏木雅生态博物馆”的构想也渐渐形成。

  石棉县文体新广局副局长唐海辉说,尔苏木雅藏族的集中居住区约70平方公里范围,将建成尔苏木雅藏族生态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体,便是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如今,博物馆范围内的村容村貌不允许随便拆建,一切将按照博物馆的规划进行,尔苏木雅的语言、民俗、民歌甚至生产生活方式,都将进行保护性展示。

  这种积极的保护,正在让以蟹螺堡子为中心的博物馆,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山丹梅说,如今已有自驾游客到堡子避暑和感受民族风情。唐海辉说,博物馆的建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能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同时,带动百姓文化致富,旅游致富。”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山西筹建首座生态博物馆

记者近日获悉,山西省首座生态博物馆--平顺(石城)生态博物馆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详细】

世界上你应该知道的几大生态博物馆(图)

世界上你应该知道的几大生态博物馆(图)

在这些自然生态博物馆中,你既可以认识许多动植物或标本,也可以从中学到关于自然界的许多背景知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