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怪异建筑之辩
“大屋顶”会否重来
有人担心,传承北京的城市文脉会不会导致新一轮“大屋顶”热?
所谓“大屋顶”热,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建设史上出现过两次,一次发生在1950年代,一次发生在199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筑学家梁思成主张完整保存北京旧城,在旧城之外的西郊以现代建筑手法设计新的行政中心,旧城之内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三层。这个建议未获采纳。眼看高楼大厦在紫禁城周边拔地而起,梁思成转而寄望通过实现“中国建筑的轮廓”来保全旧城,遂绘制两张有着中国传统屋顶的高层建筑想象图以作示范。
彼时,在苏联专家的要求下,民族形式建筑风格被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执行。可是,1955年初,风云突变,“大屋顶”建筑被视为铺张浪费和复古主义,遭到批判。
1993年,北京市提出“夺回古都风貌”,大量新建筑被安上了中国传统式屋顶、门楼、亭子、垂花门等“饰物”,这一时期此类新建筑的代表作即北京西站。实践证明,仅靠给新建筑“穿靴戴帽”,古都风貌是夺不回的。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北京市启动了大规模改造旧城的计划。紫禁城东侧,体量巨大的新东安市场突破了建筑高度的控制,尽管它也戴上了“大屋顶”,依然对紫禁城的天际线形成冲击。
在梁思成看来,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均以框架承重,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只要领会中国建筑之“文法”,就能够将二者融合。他生前认为设计得最好的新建筑是北京儿童医院,它并没有戴上“大屋顶”,但建筑师抓住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不论开间、窗台,都合乎中国建筑传统的比例,因此就表现出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
北京儿童医院被收入了世界权威的《弗莱彻建筑史》第二十版。可是,2008年1月,不顾建筑界人士的强烈反对,有关部门竟将北京儿童医院的标志——被誉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纪念塔的“水塔烟囱”夷为平地。
2011年底,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也被开发商夷为平地。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1930年代,梁、林夫妇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发现了隋代赵州桥、唐代佛光寺等中华建筑瑰宝。
这处被毁掉的“中国建筑史的摇篮”,与扎哈的四枚“巨蛋”相距不远,它的命运为后者的崛起写下了注脚。
编辑: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