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营造技艺破解传承之忧
口传身教不利培养年轻工匠
一座“承香堂”,万般苏作艺。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坐落在香山工坊显要位置、被称作“古建筑实例样板”的承香堂,是一座鸳鸯厅形式的仿古厅堂。冯晓东介绍,“承香堂由10多名香山帮营造技艺传承人和60多名工匠建造,严格按传统技法和规范设计、施工,整个建筑无钢筋水泥、无现代型材、无电动工具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能真实、完整地了解、传承传统的园林营造技法。”
长期以来,吴地工匠的技艺一直通过代代口传身教的方式流传至今,他们之间多有师承关系,有的是祖传,有的是拜师,都通过严格的学徒生活,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成为行业翘楚,独领风骚。然而,这一传承模式在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已经落伍,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年轻人,有些独门技艺甚至有失传之虞。为此,香山工坊出巨资邀请一批顶尖的能工巧匠,以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修建了这座承香堂。“20年后,这座投资千万元建造的、传统造园技艺的‘活的教科书’,将由技艺传承人一一拆解,并异地重建。拆除后,部分构件计划在香山帮技艺博物馆永久保存、展示。”冯晓东说,“到时新建‘承香堂’的过程,将是一次完整的技艺历史回顾的过程。看看一段时间后,我们的造园技艺传承了哪些、失落了哪些,发展更新了哪些,以此往复——承香堂作为工匠的经典之作,将不断在重建中得到永久传承、延续!”
为了更好地传承造园技艺,从去年开始,香山工坊邀各工种技艺传承人、高校学者、园林景区管理者,以及苏州民族学会、香山帮营造协会成员等,陆续开办“香山帮传习所研习讨论会”,至今已举办10期。
勿让工匠成“博物馆里的活化石”
周苏宁说,传统工匠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的需求造就了工匠。有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工匠,有多高的生活、生产标准,就有多高的技艺。“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和标准,工匠特别是技艺高超的工匠,必然会越来越少,或者只能有极少数人被‘养在博物馆内’,成为真正的‘活化石’。”他认为,保护古典园林、古建筑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都必须严格把关,这样才可能创造条件,让优秀工匠脱颖而出。他建议,保护、传承古典园林、古建筑,一是要遵循原真性、完整性原则,确保不走样、不变味;二是要坚持高标准规划,施工设计在成本核算时要按照古建筑实际标准,而不是参照现代建筑和仿古建筑,以防鱼目混杂,低价夺标;三是要研究和制定园林古建筑修复技术标准,严格按原材料、原工艺、原法式、原形制施工,加强监督,让施工工地真正成为优秀工匠施展技艺的舞台。
周苏宁说,过去的传统工匠文化水平多不高,技艺传承主要是靠“身教”,徒弟跟在师傅后面边学边干,工匠多数会干不会说。现代的学校培养的建筑、土木、工程类毕业生基本不懂实践。“要改变这一状况,亟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扶持,亟需学校、企业的积极参与,亟需教研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才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如果现在不努力改变旧的传承模式,十年、几十年后,不但新的传承模式建立不起来,古典园林、古建筑营造技艺将随能工巧匠的逝去而逐渐消失殆尽!”
冯晓东表示,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形载体,将会对这种传续于非物质形态中的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香山帮发源地建立香山工坊,就是以孕育其发源和发轫的太湖胥口为基地,将产业、学术和研究资源进行整合,搭建一个平台,兼容并蓄,继往开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精湛的传统营造技艺。为此,香山工坊已与相关大专院校、企业、政府建立起互动关系,最近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确定为“古建筑修复技艺培训实践基地”,全方位合作正在逐步深化。
编辑:jiaoliting
相关阅读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3月22日,记者提前探营广州园博会多个会场花境,发现富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个区域特色的小园圃等已逐渐展露真容【详细】
天津第32届运河桃花节举办
3月17日,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红柳绿,人们三五成群地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详细】
海南大山泰景观承建国家公园大门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领导肯定...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大门,陈俊霄向调研组汇报了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建设情况,章新胜对陈俊霄参与设计、海南大山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项目的创意主题【详细】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