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新型城镇化要走共生、循环、协同的生态化道路

2014-12-16 09:11:4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

  多措并举推动生态城镇化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接下来的一个时期,生态城镇化建设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

  李迅:第一,应当调整产业结构。尽量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发展绿色经济,高端生产型服务业:信息、科研、金融服务,以及养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生活型服务业。将传统制造业高科技化,降低传统的粗放型、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比重。

  此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产业发展中,上游产业最后排放的污染物应该成为下游产业的生产原料。这里举三个做得较好的例子,一是北京延庆德青源养鸡场每天用鸡粪发电,既是食品加工厂,又是发电厂,实现了循环经济。二是河北邯郸市已做到建筑垃圾100%再生利用。今后特别是北上广等超大城市,旧城改造的工程量很大,应当使用拆卸下来的建筑废料。三是台北市实现了垃圾0填埋,全部资源化再生使用,比北欧国家做得更好,北欧目前资源化利用率可达到90%,剩下的仍需填埋;美国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而中国目前百分之十几资源化再利用率,潜力巨大。

  第二,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生物质、地源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进行总量控制,降低能源消耗。

  第三,在土地资源生态化方面一是要强调职住平衡,尽量减少汽车使用,就近实现绿色出行。二是混合兼容,产业结构提升后,可以在一个相对小的空间范围里就业、居住,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做绝对的功能分区。另外,土地利用方面更多地关注存量用地,少用增量用地。不一定都要去建新区,可以在老区基础上进行置换改造,例如北京798,由过去老的工业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搬迁完的首钢,其遗留下来的8万多平方米旧厂区和建筑今后可做工业遗产旅游,住宅,创意文化、行政办公等,这样就不在外围占用新的土地建新区,而是在城市里退二进三,腾挪置换。

  第四,城市水资源也要强调高效、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重复使用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首先,要做好中水回用以及雨水收集回用。北京市目前非传统水源已经占到整个北京市用水量的18%,今后要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其次,要建设习总书记倡导的“海绵城市”,多建绿地、人工湿地,多留水面,径流系数保持在0.55左右。此外,要用生态化的技术处理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实现污水自然净化。特别是农村地区利用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治理后的污泥还可做肥料。

  第五,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财和环境保护。在这方面应当采用德国的被动式节能技术。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这些技术可实现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绿色建筑强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减少空调,多做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墙体爬山虎,达到保温降热作用。

  我们知道,北方集中供暖并不像普遍采用的供水、供电、供气那样的开关式控制和按使用量计算费用,而是按照供热面积收费,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以及居民节能意识不强,目前住建部在北方推行冬季供热计量改造,做一个可控的阀门,并且做一个计量表,用多少算多少,这并非高新技术,但是如果采用科学计量方式并且安装阀门的话,节能可达30%—40%。

  第六,发展绿色交通。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当强调以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交通方式。逐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增加轨道交通的密度并且提高其舒适性。在交通发展上强调以下理念,一是公交优先。二是强调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引导土地开发。三是需求控制理念,通过自主意识对人的需求进行管控。四是以行人和自行车优先的交通设计。

  第七,构建良好生态格局。将自然风光引入到城市里,做到城乡融合;做好固废分类处理,实现再生资源化;用绿色人文建设来推动城市生态化建设。

  亟须建立目标、技术、政策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在顶层设计、技术、政策等方面还应该如何来推动生态城镇化发展?

  李迅: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目标体系。明确生态城市的内涵、目标、措施等。此外,当前国家层面所提出的低碳、生态、绿色、智能均是定性目标,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低碳生态化时还需要国家层面上的定量目标。比如可再生能源在新型城镇建设中所占的比重;新型城镇的绿色建筑标准;绿色交通在整个城市出行的比重等,并且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每个领域、每个阶段都要进行适时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总结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其次,应当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系统化的科学技术支撑,如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太阳能、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土地的集约利用、垃圾资源化等方面都需要系统的技术指标来支撑。

  再次,确立系统的政策体系。政策引导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政策体系框架的构建可以从政府如何让地方、企业等生态城市的主要推动者积极地响应;社会基层的民众、学生如何积极地参与;中外政府、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地共建共赢推动生态城镇发展几个方面来进行。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3月22日,记者提前探营广州园博会多个会场花境,发现富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个区域特色的小园圃等已逐渐展露真容【详细】

天津第32届运河桃花节举办

天津第32届运河桃花节举办

3月17日,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红柳绿,人们三五成群地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详细】

海南大山泰景观承建国家公园大门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领导肯定

海南大山泰景观承建国家公园大门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领导肯定...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大门,陈俊霄向调研组汇报了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建设情况,章新胜对陈俊霄参与设计、海南大山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项目的创意主题【详细】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