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需要保护文化生态
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遇着历史性的老化,也遭受到破坏性的开发,同时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就是传统村落本身的空心化。观念改变了、习俗消失了、人去楼空了,照此发展,还会产生相似的后续问题,最严重的是失去家园的归属感。所以,传统村落保护非常紧迫,寻找城镇化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平衡点,关键在于对文化的认识。
从目前有关研究与实践来看,传统村落保护正在推向深入,从物质形态的建筑向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内容深化,从传统的村落样态向内部治理结构、礼俗维系、文化传播、产业样态等纵深层次深化,从静态的标本式的紧急抢救向可持续化的发展转化。
探讨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城镇化”是重要背景。一是全面客观看待城镇化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关系,保护与建设是对矛盾,又是发展机遇。二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一个文化战略问题,应守住农村的文化底线。三是对传统村落保护,需要提升到“文化生态保护”的高度来认识。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对空壳空巢的村落进行内容补济,发掘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生产,改善村民生活,提高传统村落的再生能力。一是传统村落保护要有生活内容,要有传承人。二是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文化保护意识。三是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手工艺产业”,成立农村手工艺合作社。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要建立“文化扶贫”机制;建议成立“国家扶贫公平贸易机构”;让村民自愿保护好他们的家园,靠传统手艺致富。一是实施文化扶贫项目。二是为手艺人建立公平贸易渠道。三是鼓励公益机构办学助教,培养农村传统技艺人才。
本着政府主导、专家参与、村民受益的原则,修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留住村民,留住手艺,避免空心化。一是以人为核心,从保护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谈保护,谈建设,列入民生工程。二是实现“一地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吸收专家意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三是建议政府依法出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条例。
总之,政府、专家、村民要明确各自角色与立场,从城镇化建设发展全局来衡量,站在农村土地改革、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的宏观角度来思考,并制定科学、实际、符合村民意愿的政策与措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战略意义上,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落到实处。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福建积极预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
8月9日,福建省住建厅发布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预热活动的通知。【详细】
最后一批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启动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是最后一次全国性调查,力争将所有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详细】
首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10月开幕
31日,住建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10月中下旬在厦门举办首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