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承文脉留记忆谱华章

2014-12-26 13:45:03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依规保护全面推进应保尽保传承古韵

  ——科学保护创造“杭州经验”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面世,其意义是具时代性的。

  明确了保护的六大方面,即名城整体层次上及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保护的重点是:旧城环境风貌,西湖风景名胜区整体环境,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及其环境……

  “期间,杭州市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设立了名城保护专项资金。6个老城区的文保管理机构相继建立,调整提升了良渚遗址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市规划局局长张勤介绍,与《保护规划》同年出炉的,还有经大规模文物普查和复查后编制的《杭州市拟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清单》……

  大规模、立体化和急救式的“保护之战”,扎实有序展开。相关各方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攻坚克难,努力复原杭城绚丽和凝重的历史遗存。“已累计投入资金达数百亿元,对历史文化遗产实行‘应保尽保,能保则保’。古都杭州,真正进入依规保护、严格保护、科学保护的新时代!”

  ——“点”的保护。包括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老字号的保护,保护范围从古建筑、老房子,拓展到工业遗产、校园遗产等,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先后重点保护了291处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及186处市级文保点。公布了336处历史建筑,重点修缮了胡雪岩故居、玛瑙寺旧址、孩儿巷98号民居等280处历史建筑。集中保护了老字号集聚的清河坊、中山中路、大井巷及湖滨地区等,恢复老字号的功能和布局形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老字号发展,形成传统的商业和文化氛围。综合保护了5000处以上有价值的老房子。探索创造了独特的“保护优先、改善为主,鼓励外迁、允许自保,项目带动、搞好结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多元筹资、共同负担”的先进经验。

  有效保护了69处、面积达50万平方米工业遗存。经重新定位,以其崭新的时尚气息、先锋姿态,成了招商引资的资本,新的经济增长点。杭丝联、蓝孔雀、双流水泥厂和长征化工等区块,华丽变身为丝联166、LOFT49文创产业园、凤凰创意国际和西岸国际艺术区等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创意园,焕发了蓬勃生机……这“一揽子”的大保护,被称为“奇思妙想”的杰作,令杭州成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典范。

  浙大华家池校区西斋、神农馆,杭高教学楼、图书馆和杭铁中3号教学楼等59处老建筑,被列为杭州教育遗产保护名单。杭师大玉皇山校区等的保护利用,为校园遗产保护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线”的保护。重点完成了小河直街、中山路(南宋御街)、湖边邨、小营巷、北山街和西兴老街等27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的保护,恢复街坊肌理古巷风貌,有效保护了古城胎记,传承了杭州的千年气韵。综合整治了京杭大运河、护城河、中东河水系景观长廊等,保护了沿河的历史文化遗产。改善更新了上千条背街小巷,使数百万居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提升。小河直街街区保护项目和中山南路综保工程,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始自2002年的运河综保工程,将运河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让遗产保护真正惠及于民。先后完成“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一寺一厂三区三馆五街九路”、“一桥一碑二街三园四居六路”等运河系列景观的保护和恢复,形成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特色历史街区、香积寺、运河天地、浙窑公园、塘栖古镇等重要节点,修复了人文生态,为大运河成功申遗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的保护。重点对西湖、西溪、良渚及南宋皇城大遗址等,实行了持续的综合保护工程。历经10多年的西湖综保工程,共恢复、重建、修缮历史文化景点180多处,实施“西湖西进”,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极大地丰富了“西湖天下景”的蕴涵,显著提升了西湖的历史文化品位。并且将西湖保护和免费开放相结合,还湖于民。“圆了300年前‘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全景之梦,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新格局,延续2000年的古老西湖实现了新生,为西湖顺利申遗奠定厚实基础!”

  良渚古城遗址的综合保护稳步推进。尤其是去年底省政府批准“良渚遗址保护总规”以来,保护范围扩大到42平方公里。坚持遗址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成果丰硕。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可望成为杭州的第3个世界遗产……

  ——“城”的保护。着重保护了杭州老城区“腰鼓城”布局结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轮廓线。遵循《保护规划》,全力保持了景城结构,即西湖风景名胜区与城市相互依存的名城整体格局,保护了道路与南北向河道平行构成的水陆交融的旧城格局。还重点进行了“四个保”:

  保护了河湖水系,以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河湖水系为重点保护目标,保护京杭大运河、中河、护城河、上塘河等水系;保护了旧城中轴线——中山路;保护了传统街巷,中山中路辟为传统商业街,大井巷辟为药业一条街,河坊街为地方特色街,元宝街、小营巷作为旧城典型居住坊巷,北山街为近代建筑保护区,湖边邨、思鑫坊为近代民居保护区,均已获得可喜的保护和利用;保护了凤山水城门、云居山城垣门等城垣遗迹……

  值得一提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凡是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能单独建馆的单独建馆,不能单独建馆的在非遗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抢救性保护了白蛇传等90项非遗,先后建成开放了西湖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100多座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艺术馆,漂亮地保护了杭州独特的文化记忆……

  “这些年来,杭州实施了一系列保护项目,形成了‘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目标’,点线面结合全面保护的多层次、全方位、完善的保护体系,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多层次的保护框架。突出南宋皇城文化、吴越文化、良渚文化的发掘与展示,保存历史风貌和改善环境并举,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一些权威媒体曾多次进行报道,高度评价杭州:建新城、保老城,老城传承古韵,新城壮观气派,走出了一条杭州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路。

  有机更新积极保护两获世遗各方赞赏

  ——保护结合利用相得益彰

  徜徉在古运河畔,俯仰所见,即是传统风貌的古街老宅、寺院博物馆、河埠古桥梁……古色古香,成片成区,相得益彰。漫步在中山路上,感受宋时风情,寻觅皇城根下古韵,怀旧畅想,幽思翩翩……昔日繁华异常的区域,如今无一不是杭城厚重的“金名片”!

  “大气大美大方,古城保护的成果之巨,可从西湖、运河成功列入世遗来佐证!”闲坐于湖滨的咖啡厅,聆听着外来宾朋的夸赞,老杭州们难掩自豪与欣慰……

  诚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篇大文章,难文章,也是大华章。具体的保护过程是艰难的,曾遇到过不少的阻力……18点多才下班的刘晓东,日前终于坐在我们面前,回首以往仍不胜感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随着保护利用的综合效益显现放大,社会上业已形成共识与合力,产生了积极效应。借用国内专家的话说,是创造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杭州经验’。”

  “杭州经验”,首先在于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杭州实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有机更新、积极保护”。在这个科学理念指导下,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以有机更新替代“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坚持“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文化为要、系统综合、品质至上”等的原则,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大力推进城市形态、街道建筑、自然人文景观、城市河道等的有机更新;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进而落实《威尼斯宪章》所倡导的“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使用古迹永远有利于古迹保护”。

  “杭州保护老城、建设新城,新城老城相映成辉,是现代城市的典范。”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博士,中国名城学委会顾问汪志明等权威名城保护专家,上月在临海考察时评论说,西湖周边和三面云山景观格局等的保护,堪称奇迹……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