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需要“人性回归” 绿道筑就情趣花园
2015-01-26 11:13: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
城市绿道
面对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主张张弛有道、追求轻松和谐的“慢生活”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在穿梭的城市车流中,如果能骑单车享受“林荫小路”的绿色风情该是多么惬意。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这种可以随时行走在没有噪音尾气的林荫绿道畅享都市慢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诉求。绿道,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正在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它如一道绿色的飘带,给人以期待与向往。
城市绿道,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维护土地的生态功能,降低PM2.5,而且还能为市民提供一处散步、骑行的空间,一方尽享自然惬意的净土。绿道,俨然成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最佳案例。
绿道,打造城市慢生活
随着城市越长越“胖”,城市中的步行空间却越来越小。在机动车“称霸”的今天,还有哪些城市适宜步行?什么样的街道让人愿意步行?在人们对“绿色出行”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城市绿道这个概念也开始被人们所认知。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如果说贯穿城市与乡村的机动车道是“快行系统”,那么,绿道就是以绿化为特征、供市民休闲的“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慢生活”的空间。绿道沿途有美丽的花木、山水景观,有饮食、驿站以及各种休闲服务设施。市民可在绿道驿站内租用自行车,沿着绿道骑行,沿途既欣赏了山水风景,又锻炼了身体。
绿道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开放性和连通性,简单地说,就是成“网”。而现在的城市绿化有点、有面、有线,但不成网,而且可看不可用;单纯的自行车道也没有这么多样的绿化、生态功能。
不久前,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城市步行友好评价报告》,这份报告创建了首个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体系。在选取的35个东中西部城市中,香港、深圳、上海、广州、大连步行友好性排在前五。报告认为,在“适宜步行”的城市中,市民绝大多数的日常活动可通过步行和公共交通完成;而在“不适宜步行”的城市中,步行交通不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机动车出行。
八十余公里绿廊打造省会绿道
在呼吁回归城市“慢生活”的今天,虽然城市绿道这个词汇对大多数市民还比较陌生,但事实上近两年绿道已经开始在省会悄然建设。2013年底,省会石家庄出台了《石家庄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规划》中提出,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规划目标要求,到2020年石家庄城市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55%。为此,石家庄市将利用道路、水系,结合城市绿地等构筑城市慢行体系;制定有效措施,减少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确保慢行交通出行路权,改善出行环境;做好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衔接,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网络。《规划》中还明确提出,今后省会将沿水系形成百公里自行车绿道休闲系统,自行车道宽度3.5米,沿河设置宽度1-2米的步行道。利用二环路绿化带,建设40公里,绿色休闲道宽度为3.5米,串联沿线绿色公园节点。沿民心河两侧设置60公里休闲道,楔形渗入城市中心。
记者从石家庄市园林局获悉,2014年10月,省会太平河沿岸长达30公里的彩色绿道已经正式竣工,这条坐落在省会中华北大街太平河两岸的绿道将冀之光灯塔一直到秀水公园沿线一路的美景、水景游园串了起来,30公里长的绿道无论骑行还是健步走都让人感觉舒心、清爽!“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河两侧堤岸上就是干净蜿蜒的红色沥青绿道,走在上面让人神清气爽,完全忘却了不远处就是车流穿梭的拥挤街道。”附近市民这样评价这条绿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会已经建成一条环绕主城区的绿廊绿道,满足市民出行锻炼的需要。这条二环路沿线20公里长的绿廊绿道,通过改造游园台阶或增建辅路等措施,实现自行车全线通行无阻,将各游园串联起来,形成珍珠状景观运动线,有效拓展健身爱好者运动空间和游园范围。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截至目前省会已将环城水系东南环段35公里以及绿龙工程一期路段的6公里绿道全部建成,加上二环路沿线已经建成的20公里绿道,省会已经形成了82公里长的绿廊绿道。
城市规划需要“人性回归”
城市,是人的聚集居住地,城市规划建设更需要“人性的回归”。曾经有专家指出,一个以人为本、低碳绿色的城市,一定不是以私人汽车为主的城市,而首先应是适宜人们步行、公交方便舒适的城市。如果更加注重步行空间的营造,城市也会因此少一些机械与冷漠,多一些温暖与亲和。然而,随着机动车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依赖机动车出行,步行似乎距离城市人群越来越远。
那么,究竟哪些指标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宜步行呢?有研究者针对我国城市以车为本、无序蔓延造成交通拥堵、人行空间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等现状,推出了国内首个城市步行评价体系,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政策管理等四个维度将城市分为步行天堂、非常适宜步行、适宜步行、较适宜步行和不适宜步行五个等级。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步行友好评价报告》中,河北省内只有张家口一座城市上榜,被评为“较适宜步行”城市。中国城市步行适宜性评价将城市的步行适宜性分为五个等级:步行天堂(71-100分)、非常适宜步行(61-70分)、适宜步行(51-60分)、较适宜步行(41-50分)、不适宜步行(40分或以下)。由此可见,即便是我省唯一上榜的城市,其评分也在50以下,被评为“不及格”。
毫无疑问,我省在绿道建设上尚相对落后,在此之前我省曾提出到2013年底,省内11个设区市都将建成不低于60公里的绿廊绿道,形成规模较大、串联成网的绿色休憩空间。目前,唐山市沿唐河两岸建成30公里的绿道绿廊,廊坊市建成和平路、八干区滨水、光明西路、银河北路21公里绿道绿廊,邢台市高起点规划了“两横”、“两纵”环城绿道绿廊体系,沧州市完成80公里环城高速绿廊初步规划,邯郸市启动了支漳河段20公里的绿道绿廊建设,其他各市正在进行绿道绿廊建设的规划。
绿道筑就情趣花园城市
事实上,绿道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国家,其中美国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成熟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该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总造价约3亿美元,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在德国,绿道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七个“绿道”工程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传统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
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通过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形成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花园城市。
在我国,城市绿道近几年刚刚兴起,2009年广东省率先提出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绿道建设,成为我国绿道建设的先行者。2011年全长2372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全线贯通。珠三角绿道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大都市区,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成为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广州绿道“家族”中不仅有大都市绿道、郊区绿道,还有平原地区绿道、山区绿道,形成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的局面。江边绿道的驿站设计成时尚的欧式阳光玻璃房,坐在驿站休闲椅上,一边品尝咖啡,一边临江远望,体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韵味。老百姓走在绿道上,坐在驿站中,从内心感受到家园变美了,幸福指数陡然提升,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一道名片。
此后,绿道建设在杭州、青岛、北京、合肥等地如火如荼展开。2012年,安徽大力实施绿道建设。表示到2016年,全省要建成绿道3000公里以上,全省城市绿道框架基本形成,环巢湖和皖南区域景观绿道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道。
绿道,低碳行动的最佳延续
打造城市绿道不仅是一种建设,更是重在内涵。绿道是低碳行动的最佳延续,它甚至可以形成一种绿道文化,带动整个城市的人改变既有的过于依赖和损耗能源的生活方式。比如,绿道文化在于骑行,燃烧的不是汽油,而是脂肪。骑行文化能推动城市居民的健康质素。而一个文明环保的城市最不可或缺的车不是四轮,而是两轮。故而在拥堵的日子里,人们更向往一条安全的绿色通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国城市慢生活的发展?
对此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之中,与之相伴生的交通机动化和忽视“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给城市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和无序蔓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土地资源浪费、居民生活费用上涨、社区归属感丧失等。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拓宽延长,城市范围的不断处延,人车矛盾已成为大城市的通病。
越来越多的人行空间被马路和机动车取代,机动车的“霸主”地位常令步行者胆战心惊,人们能够通过便捷的步行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些都是导致城市步行环境“差强人意”,远离城市慢生活的重要原因。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分析指出,从交通层面来看,城市中选择开车的人越来越多,选择步行等慢速交通的人越来越少,步行道也因此会越来越“弱势”,绿道自然也距离人们越来越远。相反,如果大家都选择步行,步行道自然而然就宽了,城市慢生活也将会渗透到每一位市民身边。
同时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车一族好像高人一等,这也导致机动车“霸道”的现状。而西方的车只要看到人,很远就停下来,耐心等步行者离开交通区域。在中国绝大多数司机还没有这种意识,人和车缺乏相互的尊重。若想优化步行环境,首先要争取把这种对立消除。总之,建造完善健全的绿道还需城市规划者的观念转变,需要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面对城市人群能漫步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活期盼,绿道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3月22日,记者提前探营广州园博会多个会场花境,发现富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个区域特色的小园圃等已逐渐展露真容【详细】
天津第32届运河桃花节举办
3月17日,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红柳绿,人们三五成群地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详细】
海南大山泰景观承建国家公园大门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领导肯定...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大门,陈俊霄向调研组汇报了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建设情况,章新胜对陈俊霄参与设计、海南大山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项目的创意主题【详细】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