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打造更务实的“2.0版”绿色建筑

2015-01-29 08:55:05    作者:郭婧皓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     浏览次数: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本该正常发挥的作用切实发挥到位,绿色建筑的本质其实就在于此。只要我们把本该做好的事做好,绿色建筑就能从1.0版升级到2.0版,就能真正从示范阶段进入适用期。

  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及各方的积极努力下,绿色建筑不论地域普及还是工程案例数量,或是技术运用水平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绿色建筑咨询设计的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实际问题,正常解决问题的同时,针对性地分析、总结与反思,是取得下一步发展的基础。总体而言,当前绿色建筑需要应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是在项目过程中,咨询与设计分成两个团队完全独立工作问题。几年前的建筑工程设计还没有“绿色咨询”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绿色咨询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接受,现如今似乎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工程设计、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色咨询业务的发展,对设计来说,解决了评价体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改善室内外环境这些原则,与现行设计体系建筑结构水暖电专业配置,相互之间不严格对应的矛盾,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快速普及功不可没,给设计、施工快速绿色化提供了必要支撑。

  然而,咨询设计两支团队甚至两家企业、各有流程的分工协作方式,却很难找出比“达标”更深刻的共同利益目标,也就是说这一协作方式在实践中很难把绿色建筑追求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深切地落实到建筑工程设计中去,多半情况下只是在满足标准条文的“对标要求”,使绿色建筑开始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

  其次是绿色建筑没有达成与人们预期相符合的效果。一些绿色建筑只是申请“设计标识”,并没有申请“运行标识”的兴趣;一些绿色建筑采用的“绿色技术”并没有表现出节省的效果,反而更加浪费;一些绿色建筑采用的“绿色技术”虽然建设了但实际上根本不能运行,或者运维费用很高根本用不起。

  对项目实际运行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及信息公开公示,这些能够推动行业整体进步的信息,往往很难查找,甚至被视为“商业秘密”。针对效果的量化信息缺失,使人们对于绿色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定性的、想象的层面,与亲眼所见的问题比对,更加剧了预期和效果的差距。

  最后是绿色建筑的实施并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应有的实惠。绿色建筑的“标识”,能让开发商增加新的卖点,或许还能获得更多的租售收益,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即便是采暖费、电费这些生活支出,也难以找出多少看得见的减少。

  以家居照明为例,以前是灯泡便宜耗电多,现在照明耗电少了,可灯泡却贵出了更多,对于家居生活这真的划算吗?风电光伏热泵等等技术的大量使用,会让生活成本或者运行成本、用能成本产生真实的下降吗?大量的政策补贴、技术创新产生的收益,或许消耗在各种所谓“商业模式”中,又有多少能真正流向社会、流入寻常百姓家呢?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