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湿地之痛":为建设让步的红树林带何期复植?

2015-02-05 09:35:11         来源:晶报     浏览次数:

  西乡海堤:

  地铁建设侵损红树,

  可会复植?

  李正军口中的“西河堤”,位于宝安区宝源路以西的临海处,该海堤编号为Y134,没有正式的名称,人们更多称之为西乡海堤。

  这段宽不过两辆车并行的海堤长有三公里,而海堤下方的滩涂,大都是红树林木的“领土”。它们聚集在入海近百米的湿地带上,绵绵长长不见首尾,其中以“舶来品”海桑为众,似乎压过了秋茄本地主场的势头。

  自从属地部门为这处受游人喜爱的湿地购买服务清扫保洁后,李正军记忆中日出近百吨生活垃圾的情况便不再有了,但另一件事,却叫他整日介怀——在此堤坝东侧、与之并行的一处尚未完工的地铁高架桥,因施工所需,将一段位于西乡海堤北端的红树林推移开后,把滩涂填作了平地。

  “他们是用机器将红树连带其底下的软土生生推开的,然后运来沙土将之填做施工场地——你看,工地北侧的那些红树就是由南推过去的。施工方虽没有砍伐任何一棵红树,可他们采取的做法,对湿地造成的损害是难以恢复的。”

  常到此处巡护的李正军,对发生过什么很是了解。随着他指引与讲解,记者也从存留下的树木姿态与地表土层的形状看出了同样的端倪。“作为市民,对民生项目的建设自然是支持的,可是当地环保部门是否同时制定了复植红树的方案呢?我们也反映过,但没有得到回应。”李正军说。

  新涌水闸:

  红树与工厂、污水为邻

  沿西乡海堤继续北行,不远便是一处又小又窄的海湾,在其北侧湾岸上经营着多家混凝土公司,李正军说,那是为地铁建设而配套的工厂。

  南侧湾岸上倒还有些当年被引进用来巩固堤岸的海桑,只不过面积之小,难以称林。缘水东行,将近新涌水闸时,红木便不见了,只有石砖垒作的护堤,临水石砖上还附着一层厚厚的黑泥,用脚踩上,极其油滑。由水闸淌出并汇入大海的水可不比那黑泥的颜色淡多少,并带有明显的腥臭味,记者实在不好称它作“河”,但李正军说,这就是河,“雨水,生活和工业污水都往里排,这比以前好得多了,过去远远地就能闻到臭味,得捂鼻子。”

  面对黑黝黝的河水,缓行的货船,高立的厂房,李正军为那片为数不多的海桑感到担忧:不知道是否有一天它们会病变、死亡。“除此外,像茅洲河等入海河流也不干净,很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重视这些入海水流,它们不仅影响沿海湿地,对近海生态也没好处。”

  大铲湾:

  东岸红树面积回落,

  西侧已不成林

  前海以北,大铲湾码头附近有一条狭长的海湾,而穿过西乡街道中心的河流便在此入海。2008年时,茂密的湿地带由河流入海口处始,向海湾两侧远远延伸。然而,经过2011年填海工程的严重破坏,2012的复绿,今日,大铲湾的湿地面积再度出现回落,而回落的原因,仍是因为城市建设,广深沿江高速以及大铲湾码头扩建。

  站在沿江高速桥下、大铲湾的河流入海口处,李正军介绍说,原先这里是一处码头,而其两岸全是红树,并形成绿带向海湾东西两岸延伸。可如今那样的景象并未出现在记者眼前,海湾西侧的红树湿地几乎已难辨踪迹,只剩下入海口附近的一些稀稀落落、已不成林的海桑。海湾东沿岸的情况也未见乐观,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较之2013年,该处红树绿带是大铲湾湿地面积回落最为明显的地段。

  昨日,晶报记者向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就此问题发出采访函,希望了解相关的红树复植计划是否已列入工作日程。

  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做出回应。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