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母体”修复的“扬州智慧”
2015-02-13 13:24:31 来源:扬州日报 浏览次数:
纵深解读:古城的保护和改造,一道世界性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届扬州市委、市政府怀着敬畏历史的责任感,大力推进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古城保护已成为全国样板,成为扬州的城市品牌、文化传承的标识。
在实施“古城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中,扬州人编制了老城区街坊控制详规,出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办法》。在实践中,坚持做到了“五个保护”:
一是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严格规定老城区不准新建办公楼和大的设施;保持街巷的原名、走向和格局,维护原有的尺度和空间布局,体现富有传统特色的“鱼骨状”街巷体系;
二是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在尊重老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对主要街道沿街建筑进行整治,对散布在全城各处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维修和恢复。
三是保护古宅名园,先后修缮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盐商住宅等一批园林和古宅。
四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传统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展示古城的工艺、雕刻、书画、医学等,给民间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保护古城遗址,先后发掘西门、东门、北门和南门遗址,建设遗址公园,开发南河下历史街区等。如今,完整的历史街区、历朝历代的文物遗迹、兼具南北特色的园林名胜等,正向人们展示着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韵。
记者感言:扬州古城保护利用严格遵守“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原则,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
在规划并恢复十里蜀冈生态绿廊,推进蜀冈中西峰自然生态修复和历史风貌恢复工程中,这也将是我们所应该遵循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追求历史的原真性,同时按照现代审美标准和功能要求,不断承古传今、推陈出新,依托丰厚文化和生态资源,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景区北部高端旅游片区,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人们在休闲中感受扬州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把蜀冈—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为集聚世界目光、具有示范意义的历史文化高地和生态文明高地。
让蜀冈在旅游意义上“活”起来
参照坐标:大运河两岸整治
行走感受:每天清晨,大运河畔“京杭之心”总会聚集一群晨练的市民,他们或敲着热情的腰鼓,或跳着舒展的扇子舞,或坐在自带的马扎上对弈……
“运河两岸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这个大公园内聚会、休闲,很多朋友都很羡慕。”昨天上午,在京杭之心旁边的草坪上,市民张成斌对从澳洲回家过年的女儿说。
“两年前来扬州参加运河行活动,这一次是故地重游。”在东关古渡,一位法国客人告诉记者,生活在运河边上的人们总是面带笑容,热情自信,生活美满,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
纵深解读:去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表决,正式宣布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包括460万扬州人在内的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一片欢腾。
成功申遗离不开保护。作为大运河的发源地,扬州对大运河的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大运河申遗和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推进落实。
2011年3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作为历史文化的物化精髓,当代扬州人要认真思索如何按照世界遗产保护标准,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让静态的运河“活”起来。
“扬州一公司曾在大运河申遗遗产点预备名单的里运河故道抽淤造田,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及时介入,责令施工单位恢复原貌。”大运河遗产保护办一负责人说,“两个服从”充分彰显了当代扬州解决城乡建设与遗产保护之间“撞车”问题的智慧,展示了扬州高度的文化自觉。
记者感言:回望大运河十年申遗路,扬州先后迁移近百家企业远离运河,建设十余个防污治污项目,设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打造古运河风光带,修缮保护运河周边历史文化遗存……一系列整治措施,不仅使大运河活起来、净起来,更让其所蕴藏的创新气质和历史风貌得以凸显。如今,运河人民共享申遗带来的发展成果,也留下了一个最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活态运河,永远是运河城市最宝贵的精神乳汁。
历史上,蜀冈就是扬州城市地理意义上的高地、生态意义上的高地、文化意义上的高地。将蜀冈—瘦西湖景区打造为“世界级景区”,就要让这一高地真正在旅游意义上“活”起来。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