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都市变水乡,看不见的城建工程更值得期待
2月26日,成都市规划局制定的“2015年规划工作重点”新鲜出炉,在这份方案里,不管你是开车的,还是喜欢踢球的;不管是生活在天府新区,还是居住在城市北门,都能在新规划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今年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快速路,方便市民驾车进出中心城区。要推进5人制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今后约球也许不用排长队了。此外,今年成都首次提出“海绵城市”并写入规划,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去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昨日,成都市规划局制定的“2015年规划工作重点”新鲜出炉,“海绵城市”建设正式提上日程。其实,一直以来,逢雨必涝仿佛成了很多大城市的梦魇,去年6月,头顶“国际大都市”和“最年轻城市”诸多光环的大深圳最终却在一场暴雨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严重的城市内涝频发被网友竞相调侃:组团到深圳“看海”,开车开着开着就成“开船”了等等。
实际上,大都市不堪暴雨之重负的现象并非个案,从“来武大看海”到在深圳“开车像开船”,从北京成“沼地”到南京变“雨城”,众多的大小城市都发生过严重的城市内涝。早在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351个城市进行专项调研结果就显示,仅2008年—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越来越多的城市变成“都市水乡”,“逢雨必涝,遇涝则瘫”似乎成了大城市一道难以摆脱的魔咒,内涝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实,纵观各大小城市的内涝现象,不过都是“重地上、轻地下”,只追求城市快速发展,却忽视了对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而酿成的苦果。“地上”文明显而易见,而城市地下设施这一“看不见的工程”更是在考验着政府如何厘清发展理念,如何做到善政善为。
有效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治标更得治本。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不良观念,借鉴其他地区先进有效地管理方式,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的处置应急方案;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强硬手段,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工作,规划合理,统筹兼顾,坚决杜绝支干管、新旧管接驳不到位,断头管频现的恶劣现象;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工程的监督管理,负责,监理及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要形成立体化、有机化的监管流程,并严格强化问责等机制,剔除各类不安全的隐患。
水是维系城市“生命体”健康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要件,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用”好水,“控”好水是城市文明的必然方面,是保证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行进的基本要求,更是当地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担当,而把“海绵城市”建设写入城市的发展规划纲要并加以落实,更是积极有效回应了民众期待,值得点赞。
编辑:wangying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