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会聚焦:建筑规划和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元:加速城市地下综合管道“共同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华元在本届两会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道——“共同沟”的建设议案。“共同沟”也被称为是地下管道综合走廊,通常建在地下。
陈华元介绍,城市“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市政、电力、通讯等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建设城市“共同沟”可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从而节省建设资金,还可以在更新、扩容、维修管线时不影响交通,有利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陈元华认为,在我国城市“共同沟”的建设之所以尚未得到推广和普及,一是存在认识误区。我国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的统筹发展重视不够,经验也比较缺乏。二是缺乏建设资金。据测算,大型“共同沟”每公里的投入在3000万—4000万元。此外,体制困局和法规滞后也是阻碍城市建设“共同沟”的主要原因。
为加速城市“共同沟”建设,陈华元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无论是在安全性、经济性,还是在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城市管线的共同管理以及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沟”是保证城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是加快立法。“共同沟”牵涉的管线众多,其属性既有公益性,也有经营性。因此,只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作为依据,才能促进“共同沟”的有序发展和顺利实施,使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改革投融资体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利益保障机制,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让民间资本有利可图。
四是注重规划。“共同沟”设计的运行寿命一般都在100年,这就要求在建设之前,对各方面的规划都考虑充分。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统一编制发展规划,以明确管线布局、建设标准、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五是完善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和建立信息系统,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从而打破现有“谁拥有、谁管理”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使“共同沟”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有之沟”。
六是加强信息收集。搭建一个共建、共用、共管的平台,不断进行数据的汇总完善。可以尝试建立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编辑: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