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黑名单制能否激发游客耻感

2015-04-08 10:17:40         来源:京华时报     浏览次数:

  有些“狠”制度其实是“坏”游客逼出来的。“黑名单”制度旨在“事前威慑,事后惩戒”,但我更愿意看到黑名单制能激发游客的“耻感”,帮助游客自觉提升旅游观。

  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即日施行,这是国家首次出台有关游客不文明行为治理的相关文件,被称为官方版游客黑名单制度。《办法》规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将会存档,必要时这些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游客将被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封杀”。

  游客“黑名单”能不能倒逼游客提升自身素质,现在还不好妄下结论。但以条文来规范管理游客行为,这并不是头一次。2013年《旅游法》颁布实施后,“文明旅游”至少已经在面上被纳入法律层面,日常旅游中,各种“文明旅游须知”更是处处可见。甚至放眼国外,以“指南”或者“制度”等软性硬性措施提升游客素质的案例,也不少见。上世纪60年代,日本曾用漫画形式出版《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经过30年的宣传教育,日本游客素质终于得以提升。韩国为提升游客素质所做的努力更多,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开始允许50岁以上的老人自由出国旅游,但所有出国游客要经过“素养教育”且培训合格后才能获得护照。

  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游客“黑名单”管理办法,与之前种种“指南”“须知”的规劝形式相比,更为细化和严厉。对于屡教不改的不文明行为,设立黑名单乃至在一定时期内联合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对黑名单游客进行“封杀”,实有必要。旅游市场上,有些“狠”制度其实是“坏”游客逼出来的,当软性的道德规劝起不了太大作用时,硬性的制度就必须出面惩戒。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游客列入黑名单之前,必须认真核实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何而起,旅途中有些不文明行为始于游客权利缺失,有些始于游客维权过度,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对其合理甄别,如此“黑名单”才能起到既不伤害游客权益又能震慑不文明行为的效果。

  旅游市场的文明不仅需要旅游经营者负责,游客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游客“黑名单”制度的设立,旨在“事前威慑,事后惩戒”,但我更愿意看到黑名单制能激发游客的“耻感”:从精神层面讲,旅游其实也是高端定制的奢侈品,如今很多中国游客拖家带口漂洋过海去旅游,但他们并没有理解到,旅游,服务的是人的灵魂。不文明旅游行为屡屡被曝,恰恰说明太多游客的“旅游观”还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真正懂得旅游的真谛,游客才会从内心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这么看,“黑名单”制度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游客自觉提升旅游观。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评论:"中国式旅游"的帽子扣不得

这几年,中国出境旅游高歌猛进,举世瞩目,引来各方关注。对于前者,需要的是和风细雨、亲切善意的行前提醒;对于后者,恐怕只能靠系统复杂、日积月累的长期修为。【详细】

文明旅游 点滴做起(文明出境游大讨论)

在国际航班争夺行李架空位、在埃及神庙涂鸦“到此一游”、在卢浮宫水池泡脚……中国游客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在媒体聚光灯下显得格外刺眼。近年来,我国出境游快速发展,但部分游客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却让人侧目,有损国格、有悖公德、有碍观瞻、有害健康。【详细】

人民日报:旅游法约束不文明行为体现大国自省精神

即将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公布以来引起广泛关注。这部旅游法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旅游者如果“从事违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详细】

"文明旅游"需要更多硬约束

重典治乱,我们可以借鉴他国做法,对被境外处罚或曝光的旅客,采用限制发放护照、将其列入“黑名单”、进行罚款等手段,进行惩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