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璘:台湾农村新文化的发展与愿景(上)

2015-04-14 19:17: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3月21日上午,第五届园冶高峰论坛分会场——绿色建筑与城市设计研讨会在北京新大都饭店成功举办。本论坛是由亚洲园林协会、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组委会主办,中国花卉园艺与园林绿化行业协会、香港园境师学会、台湾造景师学会、韩国生态园林协会、新加坡园林协会、马来西亚园林学会协办。分论坛上,亚洲园林协会主席王小璘分享她的主题报告——台湾农村新文化的发展与愿景。

  以下是演讲实录:

  王小璘:各位嘉宾,今天我要做的报告题目是“台湾农村新文化的发展与愿景”。首先我会就题目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并很快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新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用一些实例做以说明,最后再简单的讲一下未来新文化的发展愿景。因为这不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报告,所以我会用比较多的图片来做一些说明,也希望能够让大家很快进入状态。

 

王小璘教授

  这个题目我之前构思了一些时间,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对文化的议题比较感兴趣,而且长期以来对台湾农村的发展也比较关注,并且在过去20几年的时间里,参与了一些跟农村建设有关的项目。所以今天的报告是一个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文化累积的成果。

  先来谈一下台湾新文化发展的主要背景。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台湾的农村面临几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产品过剩。台湾的气候对农产品、水果生产都非常有利,一年四季可以产出不同的水果、蔬菜。但这会造成一个问题,如果在产销上不做控制,就会出现过剩的情况。在那个时候刚好也面临经贸国际化、经贸自由化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农村发生了人口外流现象,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都跑到城市中去,这很像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农村的劳动力都到都市里去谋生,中坚分子离开了,剩下老人和小孩,导致整个农村的社会结构,面临要瓦解的情形,也使得经济受到了影响。

  1999年,台湾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地震,震中是在中部地区,而且是在郊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日月潭附近。刚才我们讲的是社会的问题,而这此地震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使经济受到了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就必须去思考,怎样去振兴台湾的农业。我们知道农业是一级产业,政府在地震中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契机,于是就考虑如何将地震的危机转为契机。这个契机就是我下面要和各位报告的,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城市发展到一定形态的时候会非常拥挤,很多资源遭到破坏,而农村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没有被大肆开发,所以休闲农业,就是要利用农村的产业环境,尤其是农村的生产过程,让农产品、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去做一个结合。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个规划,并且在规划之后要有管理和维护。在台湾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就是农会,发展到现在成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协会。只有这样一个农民自己的组织才能够把整个理念落实,并且持续下去。我们要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育的前提下建设农村,增强农民的所得。所以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主要秉承的理念就是三生,即生活、生产、生态。同时还要符合必要性、草根性、永续性、社会性和教育性这几个特质。在休闲农业推出的时候有这样几个策略,第一,要为休闲的人口提供回归农村,体验田园之乐的场所。第二,活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第三,改善农村的生产结构,一方面是人口的结构,另一方面是产业的结构。有这样的红利注入的时候,就业机会就会增多,农村社会的发展就可以应运而来。

  由此,台湾第一个休闲农村应运而生,在这里实践了受到灾害严重破坏后的环境的复原途径,并对后期台湾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这是地震区的桃米村,我现在带大家来看一下,即便是在灾区,还是会有很多没有被我们注意到的资源。我们深入灾区之后发现它有如此多的天然资源的存在,包括湿地,许多生物、动植物的遗迹等等。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台湾屏东:小乡村里“藏”着植物之最

两米多高的兰花,乒乓球般大小的食用凤梨祖先……台湾屏东一个名叫高树乡的小乡村,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植物保种中心,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详细】

驳二:台湾最成功的艺术特区

驳二艺术特区在2002年完工,是由原来的码头(第二号接驳码头)仓库所改建而成,由此得名驳二。现在伴随着都市空间的新政策和文化旅游的方向扩展,驳二艺术特区已经逐渐成为了实验与艺术的重要展示模块。【详细】

首批新疆特色小镇有望4月开工建设

1月10日,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张鸿透露,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调研,首批试点建设的33个特色小城镇有望4月开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