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建筑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2015-04-23 09:02:05    作者:胡印斌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浏览次数:

  要使城市管理者懂得敬畏,敬畏建筑规律、建筑文化,敬畏民意,而不能随意滥用权力施压,更不能以一己之喜好胡乱折腾。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署名文章称,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国内城市建筑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奇葩建筑”,不断冲击社会公众的审美底线,引发人们强烈吐槽。文章提及,“奇葩建筑”产生的责任归属应当三七开,决策者七、建筑师三;建议大力提升建筑设计师的文化素养,尤其要确立文化自信。

  一些城市建筑崇洋、求怪、趋同、贪大、逐奢等乱象由来已久,多年来屡遭社会公众诟病,民间甚至给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冠以“大裤衩”、“秋裤”等谑称。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

  可以说,目前在城市建筑的公共讨论中,有关各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那就是,建筑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可以贪大求怪,而是应该体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建筑文化传承的文明之邦,理应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形成符合中国人审美认知的建筑风范。那么,城市建筑的文化自信又从何而来?

  一方面,改变城市建筑决策的生成机制,应该从以往由城市管理者主导,尽快走上依法治理、科学决策的路径。根据传统的治理思路,城市管理者天然负有对城市面貌的决定权力。宏观的规划也好、微观的设计也罢,均会根据管理者的要求去细化,并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的喜好。这样的“长官意志”或可形成一定的城市风格,但也可能因为简单、粗暴的干预,给城市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当这种干预掺杂了政绩考量的因素,往往会在生产出大量奇葩建筑的同时,损害规划的严肃,破坏城市的文脉。因此,扭转非理性的规划设计,首先应该约束“长官意志”,规范恣意的权力。要使城市管理者懂得敬畏,敬畏建筑规律、建筑文化,敬畏民意,而不能随意滥用权力施压,更不能以一己之喜好胡乱折腾。

  另一方面,建筑师也应该深入发掘既有的建筑文化,在合理参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构建中国建筑的各项规范。并不是说强调文化自信就意味着拒绝“拿来”,而是意在强调,一味照搬照抄、崇洋媚外,必然会断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质,使得国内的城市建筑成为拙劣的“异国风情”复制品。如果无视文化传承、周边环境,乃至公众的观感,刻意迎合“长官意志”,出“奇”、出“新”、出“怪”,甚至将一些地方当做试验场,则这样的建筑师显然应该检讨。

  除此之外,一个地方、一个时期城市建筑的风貌、范式,也取决于这一时期普遍的社会心理。有什么样的公众意识、社会好恶,就有什么样的建筑样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遭遇网络吐槽的恶俗建筑,比如铜钱楼什么的,在当地却往往被民众引以为豪。而当这种社会心理与政府的发展冲动融合在一起时,建筑自然就会千奇百怪。

  每一栋建筑都带有时代的印记,每一个城市都会接受历史的审视。如何让城市建筑形神皆备,洋溢着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郁勃生气,既考验城市管理者,也考验建筑师与民众,更考验时代的普遍社会心理。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哈尔滨冰块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1月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岸边的冰块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时下,冰城哈尔滨市正值严冬时节。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江畔,采冰人从江中采出冰块放置在岸边,废弃的冰块也堆积在一旁,这些冰与远处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诠释着【详细】

全国主要城市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一看到标志性建筑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就像北京天安门、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自由女神像、比萨斜塔等世界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