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花落陕西省西咸新区
2015-05-12 08:36: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
海绵城市如何建设?陕西省西咸新区进行了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的探索。
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最早的践行者之一,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在建设一条6.8公里的生态绿廊,可直接将两侧街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径流通过地表水沟、溢流管等设施全面收集。同时,通过间接雨水转移泵站对区域约25平方公里的雨水进行收集,最终形成共约330亩的雨水景观水面,并通过工程设施实现净化、调蓄、溢流功能。生态绿廊既是城市绿色景观带,又是城市雨洪管理的综合性枢纽项目,还是动物迁徙、城市通风的重要通道和广大市民休憩的天然氧吧。秦文化公园将传统的硬质广场改成软质的绿地广场,保留原地形地貌,由绿地、湿地景观构成。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依靠斗门水库和沣河湿地,形成绿带环绕的城市景观。西咸国际文教园农业中央公园保留原始村落和大片农田,打造一个体验乡情农趣、回归自然田园的特色公园。
西咸新区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遵循山水格局、遵循历史文脉、遵循现代规划理念,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以自然河流、生态廊道、道路框架构建布局合理、生态环保、结构完善的城乡空间结构,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以集约、绿色、低碳、智慧的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先后启动了渭河、沣河、泾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并在沿线建设了生态景观廊道和多个湿地公园。利用大遗址保护区、基本农田和生态绿地构建城市绿色廊道。对原有生态格局进行保护与恢复,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互动。
针对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暴雨内涝等问题,西咸新区提出将雨水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的三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将调蓄设施与城市绿地、园林、景观相结合,构建海绵城市雨水利用体系。让雨水“停一停、流一流、渗一渗”,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借助自然力量排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不仅减少了水污染治理费用,降低了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还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物多样性水平,带来了综合效益。
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损失,海绵城市将发挥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织了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工作,在最终公示的全国16个城市名单中,西咸新区成功入选,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编辑:liux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