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应纳入政绩考核

2015-05-13 09:57:30         来源:法制日报     浏览次数: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访谈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为了营造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舆论环境,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专栏,解读《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刊发生态文明建设新闻人物事迹,深度报道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聚焦水、土壤、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和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于法治的强化与制度的约束尤为浓墨重彩,这让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印象深刻。“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输入法律、政策及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是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天,钱易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钱易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循环经济,对国家环境决策献计献策并参与环境立法工作。

  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评价

  记者:《意见》用了大量篇幅对“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专门规定。而此前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通过《意见》之时就指出,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你如何看待制度之于生态文明的意义?

  钱易:《意见》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视,也对应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其中的问题。为何污染问题严重、资源耗费巨大、治理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根治,执法不严和制度的引导出现偏差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政策和对各级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体系,都过于重视及突出GDP,而没有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实际经验证明,在物质财富急剧积累的过程中,其所带来的危害也已体现出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问题敲响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警钟。

  新一届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视。习近平主席在很多场合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他强调,“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的确,我们应当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基于法律、政策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引导性极强,要真正告别唯GDP论,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通过修改法律、政策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理念灌输于其中。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