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可以向欧洲学什么

2015-05-28 09:00:31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为“生物本能”创造基础

  “生物本能型城市”一词出自E·Wilson所著的《生物本能》一书。作者的研究认为,对人类来说,接触大自然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维系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生物的本能。而低碳生态城市应该为照顾人类的这种生物本能创造基础。

  欧洲的生态城市都拥有数量众多、面积广阔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并且相互交织,形成完善的区域绿色空间体系。比如,有北方水城之称的斯德哥尔摩有近1000个城市公园,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

  珠海的城市环境在国内处于前列,但相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珠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空间所在。

  要想同时拥有较高的城市建设密度和大片的绿色开敞空间,疏密有致、网状多核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关键。事实上,欧洲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对城市形态进行了细致推敲。弗莱堡市为了将黑森林山区的清凉洁净的空气引入市区,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整个区域的空气流动特征,并规划了若干“洁净空气廊道”,廊道内的建筑物在体量、高度和形态上都有很多控制,限高12.6米,辅以绿化屋顶、水面和城市植被,对改善城市中心区空气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正能量”建筑可大幅减少碳排放

  在欧洲,“正能量建筑”已成为低碳城市的一个热词,它指那些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产生的能量大于其自身能耗的建筑。

  位于西班牙阿拉贡的通用汽车工厂,则是“正能量”工厂的典型,其屋顶光伏电池阵列产生的能源除自用外,还足以供给周边的4600户居民。

  对于任何都市低碳发展策略而言,建筑物的节能减排都是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建筑平均能耗是德国的两倍有余。珠海要建设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样板,欧洲大量建设“正能量”建筑的经验值得借鉴。

  营造自给自足的“新田园城市”

  一个多世纪以前,埃比尼兹·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构想,开创了生态城市运动的先河,至今仍被很多规划师奉为圭臬。一个多世纪以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污染日益严重、资源不断枯竭的挑战,“新田园城市运动”再度在欧洲掀起热潮。

  2012年,英国城乡规划协会倡议“创建21世纪的田园城市”,希望通过结合田园城市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和当代低碳技术,创造更加生态和舒适的城乡环境。

  新田园城市模型中,中央绿地和重要公共设施是核心,次中心组团环绕是城市空间形态,公园、放射状绿道和外围乡村组成生态网络,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用地面积4249公顷,人口100万(核心区30万、次中心45万、田园社区25万),并与其外更大规模的乡村地区(农业用地至少8万公顷)组成一个规模适度、自给自足的低碳城市。

  新田园城市提出的空间组织构想,对珠海正在开展城乡统筹工作颇有启发。以西班牙巴塞罗那为例,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巴塞罗那最先考虑的是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在改造时开放了更多供人行走的地方,同时有更大的空间建绿地、交通设施等。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