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 打造生态南宁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该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享有“中国绿城”的美誉。多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升城市生态环境。2015年3月,南宁市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第一名的成绩,成为16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
5月28日~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南宁市举办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全国31个省的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和120多个城市的市领导实地考察了南宁市青秀山兰园、规划展示馆、滨湖广场、白沙大道后排绿地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对南宁市在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冀望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南宁古称邕州,是一座以壮族为主、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总人口72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80万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令南宁满城皆绿、四季常青,形成了“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的城市风格,也被称为绿城、水城、邕城、凤凰城和五象城。
南宁市地形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从古至今就是水患多发地带。当地一直流传着秦始皇把岭南5头宝象赶来堵住山洪的传说,五象岭成了人们心目中保护南宁的吉祥形象。在老南宁人的记忆里,钟鼓楼是旧日南宁最负盛名的一景。每天清晨,一口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大铜钟,将全城百姓的真切祈求带向远方。
南宁市区地处邕江河谷盆地的中心,气候特点是暴雨洪涝、干旱时有发生。2013年5月13日,一场特大暴雨给南宁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市内河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若要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南宁必须首先解决城市内涝、内河污染等问题。海绵城市能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更加自然,这与南宁的城市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南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坚持民生为本、生态发展的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对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申报篇:行动至上、奋勇争先
2014年年底,南宁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该市高质量完成了试点申报工作。
一、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为了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市审时度势,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绿城”、“水城”建设相融合,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提升。2015年至2017年,南宁计划投资约87亿元,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示范区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打造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二、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领导工作小组对申报方案的制订、申报汇报材料的起草、答辩团队的组建等工作都非常重视,多次组织讨论并修改完善。此外,南宁市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度,对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及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
三、基础扎实,潜力巨大。为做好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南宁市进行了大量扎实的试点基础工作。首先,有良好生态环境基础。南宁拥有“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城市荣誉名片。其次,创新了城市生态治理的投融资模式。全国第一个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确定投资人、合同金额10亿元的水治理PPP项目——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了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最后,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南宁已实施了多个水治理项目,并积极探索完成了一定规模的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和要求的工程,积累了一定经验。
青秀山兰园一期项目。该项目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山体缓坡的低洼地带,因势利导,建成符合海绵城市“自然蓄存”、“收集利用”建设理念的兰园雨水调蓄系统、渗透排放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涵盖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理念,是较早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示范项目之一,具有较好的可复制、可模仿性和示范意义。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示范改造工程。南宁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总用地面积2.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9895平方米(含屋顶绿化,绿化率约42%),景观水体面积750平方米。该项目大面积的屋顶花园、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植草沟系统、生态停车场系统、生物滞池留系统可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场馆区域外排雨量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8%。
推进篇:马上就办、敢做善成
试点城市申报成功后,南宁迅速行动,动员全市上下以“马上就办”的干劲,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一、健全机制体制,完善政策制度。申报试点城市成功后,南宁市立即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方针政策,统领该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并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强化督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同时,正在抓紧制订《南宁市既有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评审和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可操作性强的PPP投融资指南及合作机制,完善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共赢。
二、编制规划计划,明确建设内容。一方面,抓紧编制《南宁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统筹布局,完善顶层设计。同时对《南宁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南宁市城市污水专项规划》、《南宁市“中国水城”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修编,增补、细化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内容,以确保在各项规划中都能很好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另一方面,编制完成《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年)》和《南宁市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5年计划开工项目104项,完工60项,涉及开工项目的海绵城市投资约35亿元。未来3年,通过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打造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200多个示范项目和项目包,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探索地方标准,制订技术规范。南宁市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南宁市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其中,用以指导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试行)》已于4月30日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获得批复实施。《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南宁市城市雨水管理与控制地方标准》、《南宁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南宁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指南》、《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植物推荐目录》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也正在抓紧编制当中。
四、总结试点项目经验,启动项目建设。目前,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南湖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项目、第二机场路建设工程、双凤立交桥建设工程、玉洞大道(玉象路—良庆大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青秀山风景区兰园二期景观工程等一批项目正抓紧时间进行前期工作,不久也将陆续开工建设。
展望篇:生态栖居、绿色发展
通过3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南宁市将进一步有效解决南宁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实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升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其中:
——城市内河水系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到2017年年底,基本消灭城市污水直排,合流制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内竹排江、南湖、五象湖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IV类标准。
——城市雨水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7年年底,示范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6毫米),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总量去除率计)不低于50%。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到2017年年底,示范区基本完成易涝点改造,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雨洪同期20年一遇)。
——城市防洪标准得到有效保障。通过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使示范区内河水系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邕江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基本确立。形成一整套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机制激励、责任追究的海绵城市制度体系以及规划编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实施评价等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定。
届时,南宁将成为一个“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现代亲水城市,成为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南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成功,也将为我国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其它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并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国际交流的平台,向东南亚国家展示我国雨水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