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中国乡村建设的出路
第二、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
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复兴与重组,为城里人休闲旅游而建造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只是作为为城里人服务的休闲场所。而乡村旅游,本来是一件城乡互动的好事,由于缺乏管理和引导,各地出现了不少去乡村扔垃圾、糟蹋庄稼、以及把去乡村体验作为城里人高人一等的快感体验。乡村旅游的档次就定位在了打牌、吃喝拉撒……,而多层次、有品位的旅游项目如赏花、野营、科普,以及一些参与性的农耕活动则比较缺乏,而所有的这些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
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一个与城市发展同步、平等互利的城乡关系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真正为农民的生存、发展而构建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体系还有待我们认真反思和积极改善。
国家可以从政策层面适当放开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让农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农民有了定价权和适当的土地所有权,农业才会有竞争力,农民才会有积极性。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实行了农产品补贴政策,以保护本国的粮食生产不受外界干扰。这种补贴应该发挥促进农业产品的均衡发展和避免价格的大面积浮动的作用。而目前国家对农业过多的保护会形成对农业的压制,反而会使农业失去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因无力承担高成本低收入而外出打工就成为今天农村的主流。
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是必经之路,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必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比较可行的是发展光伏农业大棚。它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太阳能发电不仅可以支持大棚植物的灌溉、温控、补光等功能,而且在满足大棚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还可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而光伏农业建设还可以灵活创造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化、规模化产业找到了新路径。
第三、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都是不可避免的。农业公司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美国的农民自己就是农场主,自主经营。一个农场就是一个公司。经营得好就发财,经营得不好也得破产。规模大了,农场主也会雇人帮忙。
农民土地入股,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有了资本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只有多元化经营才有利于保护乡村景观文化及乡土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本的介入首先依靠于产业的市场前景,如果产业本身被政府控制缺乏市场活力,谁会去投入呢?只有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我不是农业方向的专家,无法预测现代农业的全面爆发会在哪一天开始,但中国的农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历史时期,大的财团和金融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已是指日可待。相信新的一轮农业现代化建设将席卷全国!
第四、要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真正在政治、文化、社会、公共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只有消除了城乡隔离的政策,让农民可以与城市人分享城市的各种资源,如学校、医疗、文化、社团等等,才能消除城里人的优越感,城市人才能平等的去农村旅游体验、娱乐。因此取消户籍制度、学区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第五、重构农村生活、重拾农村文化是农业文明的发展走向。我前不久去过湖南的茶陵县,那是地处井冈山的东边,属于十足的农村。那个地方过去出了22名共和国将军,出了三十多位国民党将军,出过123位进士,四个宰相。很有意思的是那地方过去基本是由宗族治理的。每个地方的主体机构是祠堂。族人一起讨论大事。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一种文化,那种农村是一种怎么样的农村!中华文化的根基是在农村,那可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与自然相处所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而今天的农村已经没有那种文化的厚重感,所以恢复乡绅文化和祠堂结构,让农村有家园感,人人都有归属感那是多么重要!
村落的功能内容决定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过去我们的村落是相对单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村落的规模和设施配套都会相应地得到重视和提升。具有复合型生活功能的村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农业产业链的集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一定会带来相应的人口变化。农业技术工人管理、研发人员的出现会给我们的村落带来很多的想象空间。村落的规划首先要对产业的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不知道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就做不好村落的规划。只有研究清楚了产业的发展结构才会知道相应的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的村落规划才是可行的。
编辑: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