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中国乡村建设的出路
第六、教育是农业发展的动力。现在的农村已经很少见到年轻人了,除了外出打工,就是到城市里去读书,农村本是一片广袤的天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让人才在农村能够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实现教育下乡、深抓基础教育和技能教育,让农民有了知识、有了技能,才能自己动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试想一下,我们城里人有什么?除了知识和技能,我们什么也没有。如果农民有了土地还有知识、文化和技能,他哪点不比城市人强?解决农业的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让农民自强、自救、自立!我的朋友王维祥是个台湾设计师,他给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台湾,如果你没有农学学士学位是不能去农村买地,从事农场经营的。我们的农村不光需要产品的升级更需要人才的升级。
第七、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国家需要有专项资金、划定专门的保护区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
近几十年的城市化给我们的教训是到处都在大拆大建、拆了旧的建新的,拆了矮的建高的,拆了土的建洋的。所有的城市都因此变得是千篇一律,文化、生活、历史被彻底颠覆。现在大家都关注乡村了,过去搞坏了很多城市的人们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乡村规划的专家。我们的乡村面临着新一轮的被城市化、被包装、被出卖、被瓜分、被糟蹋的境地。如果我们的乡村也来这样一场大革命,那就彻底完蛋了。对于那些生态、人文历史价值高的古村落,我们应该实行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帮助。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普查,确立古村落的保护条例。这个工作已经滞后了很多年,如果不实施严格的法律保护及有效的管理,可以预见几十年后中国将再无古村。
总之,新农村建设要有立足于本土自然条件、当地文化和生活习惯,能有效地创造出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创新风貌的村落设计,体现新农村生活的时代感。在没有搞清楚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前,任何规划都是不靠谱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农业的未来不再是小规模的家庭式经营,你现在怎么规划村落?而传统的村落又怎样适应未来新型产业化的需要?实际上农村真的不要城市化、“艺术”化。我们的农村真正需要的是平等、权益、文化,以及让农民能够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能够让地主乡绅回到老家。
如果我们把乡村建设的目标定位在为农民和农业的产业发展上,而不是为城里人找乐子上,相信一切都会有大的改善,相对于城乡互动的机会也会增多;如食品、酒类的生产制作,生产,生活工具的使用及手工活动,如竹编、纺织与陶艺。一些城市的功能也可以转移到农村,如传统的文化节,24节气的活动,会议会展医疗保健等等。有了产业的支撑,才能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农业才会有希望。
生态应该是乡村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在田园里长大,让青少年有更多机会向大自然学习,去体验生活的快乐,让老人们感受回归自然与田园的情怀,这是所有人的追求!
相信我们完全有可能创造一个新型农业大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乡村繁荣、社会的健康稳定都依赖于乡村建设的成功,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和责任。
编辑: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