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古村落保护:既要活下来,也要活得好
和平古镇 本报记者 树红霞 摄
C 别守着古村落过穷日子
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古村落正成为许多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开发古村落旅游过程中,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的情况十分突出,有的打着保护的名义破坏古村落,有的在商业开发中随意拆旧建新。村民不愿守着古村落过穷日子,开发性破坏又会让古村落丢了原味,古村落变景区,到底行不行?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怎么拿捏?
毫无疑问,保护古村落,离不开钱,不可能拒绝发展,但又不能盲目发展。“古村落建设,只有适度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村民安居乐业,才能延续生命力。”省博物院研究员华锋林说,每个古村落的情况各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保护。
邵武和平古镇有着4000多年历史,境内“愁思岭”古隘道是古代入闽的三条通道之一,也是福建连接中原文化的纽带。近年来,古镇已有所修复并开始涉足旅游业,除了对村落的护墙和门楼进行整修外,还专门设立了村博物馆。但是,在旅游业态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急需进一步挖掘。
对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祁嘉华给出这样的建议:把书香氤氲的和平书院利用好,可以借此召开一些学术会议,扩大书院影响力;与学校及科研院所联系,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弘扬“进士之乡”的重学之风;“邵武碎铜茶”已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潜力很大,还应做进一步研究。
同样,整村建于隋、兴于宋的下梅村,清康熙、乾隆年间曾是武夷山的茶市,直到现在,村中仍留有清代古民居30多座。目前,下梅村已在开展旅游,但仅停留在“绕村一看”的水平上,留不住游客。
在祁嘉华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村里缺乏体验性的活动,村里可以组织村民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家庭产业。比如,开发以“茶”为主体的饮食系列产品,使游客能在这里吃到别样的美味;开发以木砖石为主体的雕刻产品,使游客能在这买到别致的旅游纪念品;利用保存较完好的院落,对内部进行装修,为有意体验水乡生活的游客提供住所。
“加强保护并不意味着拒绝发展。相反在保护基础上,加快开发,反而会进一步促进村落保护,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尤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詹焕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编辑:ji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