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何以蝉联中国最宜居城市?
分析
高端规划引领城市建设 制度创新护航宜居实践
对于珠海蝉联全国最宜居城市,王雨飞认为,资源环境的天生丽质和后天坚持不懈的保护,是珠海今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的重要原因。
课题组也指出,珠海城市文化氛围浓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且具备经济推力的“大文化”也塑造了城市的人文宜居魅力。
在王雨飞看来,珠海在城市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值得其它城市学习。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个体规划建设也都以自己的偏好和利益最大化为准;政府缺乏有力、系统的规划,导致城市化建设拥挤、零乱、不协调等问题凸显,而珠海的城市规划做得比较好,整个城市看起来相当干净、整洁。
据了解,珠海一直特别重视“全球视野、高端规划”的引领作用,邀请国内外的一流专家和规划机构,对宜居城市建设进行了高端的谋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改造、“幸福村居”建设、四大新城建设……这些自上而下、注重城市特色的规划,从顶层设计上铸就了宜居的格局。除此之外,珠海还在全省率先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五规合一”,力求让众多规划实现“形散神不散”,集中力量打好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的大战役。
“制度保障始终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珠海生态文明品牌成型的一大支点。”《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曾指出,珠海利用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先后制定了《珠海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城乡规划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珠海市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条例》等众多法规,编织了一张“绿色法网”为环境宜居建设“保驾护航”,制度化的建设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对珠海蝉联中国最宜居城市的消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并不感到意外。“这并非偶然,而是珠海三十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结出来的硕果。”他表示,珠海发展较为从容,主动舍弃高耗能产业,大力发展“三高一特”产业体系,同时注重环境治理,努力打造发展高端产业、集聚高素质人口、打造高质量生活的城市,这使得珠海在宜居建设中独树一帜,领跑全国。
“中国环境好的城市并不在少数,珠海除天生丽质外,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认为,长期以来,珠海保护了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城市大格局,并重视社区体育公园、绿道等“微环境”的建设,这是珠海宜居环境脱颖而出的关键,也值得其它城市参考。
方向
东优西拓城乡协调 加速迈向国际宜居
珠海目前取得的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正受到各界持续的关注和肯定。然而探索并没有止步。在成为全国最宜居城市的基础上,珠海已吹响了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号角。
按照计划,到2030年,一座生态安全和谐、功能与国际接轨、空间集约高效、设施绿色低碳、生活和谐幸福、管理高效便捷的国际宜居城市将在南海之滨崛起。
从中国最宜居到国际宜居,珠海还有哪些差距,应如何精准发力?
“需要指出的是,珠海要继续着力关注排水管道密度、千人小学数、人均住房面积、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提升。”王雨飞坦言。比如,城市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城市生活风险的重要策源地和影响城市宜居的和核心型难题。珠海是沿海地区,台风降雨天气多,建议进一步加大地下管网的建设,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
她指出,作为国际宜居城市,澳大利亚墨尔本有几条经验值得珠海学习:一是注重城市人脉的保护和传承,实现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统一,凸显人文宜居的重要地位,二是优先安排居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将居住区配套设施的达标程度作为房屋预售的前提;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因地制宜地选择地铁、轻轨、公交、BRT等交通方式;四是注重城市管理在宜居城市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管理和治理的多元化。
长期关注珠海发展的赵细康认为,珠海还需克服公共交通、生活配套、教育设施缺乏等短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幸福村居的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防止人口过度集中在香洲主城区。另外,目前珠海市区机动车增长较快,应该以前瞻性的规划控制交通堵塞和大气污染;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命脉也需进一步打通,提高通勤效率,减少资源损耗。
马向明则认为,珠海现有人口仅有一百多万,在高速发展、城市扩容后能否继续保持宜居,还需要高水准规划的引领。“珠海东部临海,自然环境十分好,而城市往西边走,其自然特色变得不太明显,珠海应该主动做好西部‘水网密布’的文章,强化微环境的建设。”
编辑: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