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性化是智慧城市指导规划的落脚点

2015-08-26 12:38:00    作者:赵艾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发展现状:雷声大,雨点小

  随着智慧城市试点的推出,“智慧”的头衔和一定的财政支持,让各城市发力进入每年的试点名单。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近30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意味着,国家将近一半城市都参与到建设智慧城市的浪潮中。数量可观的同时,质量究竟如何?城市申报大多是纸上谈兵,智慧城市涉及的范围广泛,一旦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全面,地方便不敢轻易编制智慧城市的规划,各个部门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整合和信息共享。这种先申报后规划的弊端就是久拖不“制”。

  智慧城市推行缓慢,如今形成“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因为概念涵盖的信息范围广,社会大众对于“智慧”二字的理解,更是大多停留于信息技术层面,不似“绿色”“生态”清晰易懂、深入人心。

  落脚点:“智慧”即“人性化”

  智慧城市是国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思路,更是增加人们幸福指数的必经之路。当科技手段达到标准后,如何将城市的规划管理“智慧”地与“人”相连,是智慧城市可否落脚的关键。

  城市可持续发展经历瓶颈,速度远快于城市的物质供应和社会基础设施扩建所能承受的程度。一个简单的案例,便可清晰的看出通过“智慧”管理带给人的便利之处。在宁波市,很多饭店门口设置感应器控制车辆停放,一经发现车辆违章,感应器将车牌信息发送至控制室,安保人员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迅速查到车主信息,及时联系车主,告知违章情况,提醒其在10分钟内挪走车辆。车主执行后,无需任何处罚,轻易改善了交通环境。以信息共享的管理方式,缓解了城市规划中商业街区的交通压力,改变了低水平、非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

(图片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院长演讲稿)

  除此之外,利用智能管网、智能水务、智能道路照明工程等,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通过土地动态监测系统、城乡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系统等整合信息,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权威参考数据,实现多规融合……在区域规划和空间布局中,智慧城市概念与技术应潜移默化的发挥力量,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发展。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道。当9月的北京设计周主题再次聚焦智慧城市,当“互联网+”概念迅速走热后再度关注到“智慧”技术……概念再度走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如何把握机遇,智慧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如何让“智慧”落地人们生活层面,将是每个主事者值得加以深思的问题。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