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鬼城”鄂尔多斯的复兴之路

2015-08-28 09:53:00    作者:徐涤非     来源:城市中国网     浏览次数:

  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康巴什城市规划层面上的问题就被放大,更放缓了新城吸引人口的进程。

  首先,几乎所有商业、文化、休闲和服务设施都集中在中轴线上,而这些设施只占所有公共设施的27.6%,剩余的全部是政府部门、医院、以及学校;这样一个大尺度,规划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以一个社区尺度的结构进行规划,完全遏制了城市的活力。

  其次,新城的通病—超大尺度的道路和街区大小让原本已经人烟稀少的小区更加缺乏生活的气息;事实上,大多数的房子都已有主人,只是没有人愿意住在这个混凝土的森林里。

  而星星点点的烂尾楼则让这个城市支离破碎,无法完整地提供一个城市的职责。康巴什未完成的房屋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左右(包括仅完成主体施工的),占所有建筑面积的45%;而在所有已建成的房屋中,86%是住宅。

  鄂尔多斯政府使用了一贯的激活新区的方式—搬迁主要的政府机构、学校以及医院至康巴什,然而由于自身并没有产业无法提供就业,基础设施和商业又极度不健全,很多政府官员宁愿住在老城每天通勤至新城上班。我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上遇到的人们,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住在这是因为接送自己还在幼儿园的孩子上下学比较方便,而他住的高层公寓里只有几户入住;有的人告诉我,康巴什的人们买衣服还需要去老城东胜,生活的不便可想而知。

  产业调整策略

  鄂尔多斯的复兴,关键在于其资源型产业的转型。笼统的优化对策的词眼大家都见过太多:循环经济,多元化产业模式,加强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等等。当地政府也确实在着手操办,比如开设煤炭产业副产品的二次加工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投资清洁高效能源厂家;研发煤炭为原料的天然气项目。这些投资都是在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利润率做努力,成效的大小则需要时间来回答。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是否能更彻底地改变鄂尔多斯资源型城市的属性?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