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造林效果初现 "绿色北京"渐行渐近
三年前,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宜居之都,北京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平原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如今,经过不懈努力,首都平原地区大幅增加近百万亩新植绿林,森林覆盖率比2011年提升10%。“绿色北京”正在逐渐显现。
大片“绿海”已见轮廓
近年来,北京绿化建设成果显著,但森林总量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尤其是中心城周边,很难看到大面积、成规模的森林。“北京不缺绿,可80%的绿都在山区,离城市越近的地方绿量越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说。
构建大尺度的城市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城市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北京与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差距明显。
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的重大决策,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新增百万亩林地,增加平原绿量和生态环境容量,“把森林搬到市民身边。”
三年来,连片的绿沿着“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科学布局,在大兴、通州、顺义、房山、昌平等近城郊区蔓延,中心城与新城之间,新城与新城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隔离空间。新造林地与原有林地相接,使全市万亩以上生态林地增加23处,达到31处。
据测算,待成林后,百万亩林地可年固定二氧化碳121万吨,年释放氧气88万吨,年均滞留粉尘达62万吨。
“砂石坑”重现绿意盎然
在潮白河怀柔段近14公里沿线,6000多亩的新植绿苗正蓬勃生长,油松、白皮松、国槐、五角枫等30多万株各类树木在风中摇曳。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飞沙走石的石坑荒地。
据怀柔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彭天明介绍,过去这里由于盗采河沙严重,形成了许多大砂石坑,沟壑纵横,平均30多米深、500多米宽,最深可达70米。一到春季,漫天风沙,“隔着10米都看不见人影”,是北京主要的风沙危害区之一,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在这里播撒绿色。然而,由于生态条件恶劣,坡陡、坑深,再加上无土,缺水,这里成为全市平原造林施工难度最大之地。
最终,人们将20多年来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为绿洲,附近数千村民也因环境改善而受益。密云、延庆、昌平、房山等区县都在此次平原造林中,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和坑塘藕地造林绿化,使当地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实现重大突破。
永定河、潮白河畔等北京历史上的五大风沙危害区通过造林工程得到治理,21.3万亩荒滩砂石坑和沙化土地披上绿装。如今,永定河沿线已形成70多公里长、森林面积达14万亩的绿色发展带。
此外,在绿化过程中,北京还注重为市民增加休憩的场所,例如恢复、新建湿地5万亩,营建200公里森林绿道,建设18处休闲公园和500多处休闲绿地等。东郊森林公园、中关村森林公园、青龙湖森林公园等一批新建公园将成为市民休闲放松之地。
今年北京仍在进行平原百万亩造林的部分扫尾工程。“此次造林工程无论是造林规模、速度,还是质量水平,都创造了北京平原造林的历史。”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认为,这对北京的沙荒治理、改善首都生态环境、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升城市宜居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部署,充分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对于陕西省经济产业的引导作用及其对于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6月4日上午,陕西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召开陕西【详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解读《“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6年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详细】
解读《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