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如何迈向标准化

2015-11-04 08:32:09    作者:朱挺补 罗红霞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生产标准

  选择好品种,并且制订了商品标准,也就是为生产设定了目标。这就需要生产机构有一整套工业化生产技术管理规程,给苗木提供最有利于达到高品质、快速生长的各种条件。生产标准的关键词是安全、高效、环保。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在这一产业链低端环节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手段,相对快速、较大的生长量和低成本既可以争取时间,又可以提升商品价值。

  生产标准(生产技术管理规程)分管护和培育两部分。管护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除草、防旱、排涝及各种灾害的防御等,关键词是“以防为主,防范于未然”。培育主要包括灌溉、施肥、修剪、各种设施、资材与现代科技手段等,关键词是“精细化、量化、快速、高品质”。

  大部分先进国家苗木生产获取科学数据的方式和生产标准的制定程序,是我们学习的模板。他们初步确定可种植的品种后,就以收集到的有关技术资料为基本参考,开始在科研基地或准备大批量生产的基地进行小批量试种。

  试种的过程是将试种植物分成若干组进行全方位大量对比试验,适当改变各种生长条件,PH值、EC值、基质配方、光照、温度和湿度是相对关键的几个参数指标,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动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生产结果。尤其是在植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施肥方面,既做用量的变化对比试验,也做调整各种肥料元素、微量元素的配合比的变化对比实验。经过一个甚至多个生长周期的测试,收集到大量原始数据,通过对多组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对比,选出一组品质相对最好、生长相对最快的植物相对应的各种数据,作为制定在此基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标准依据。

  这样就提前找到了一种相对而言高效生产的科学方法。这也是一个精细化和量化的过程。有了这些必须的过程和必要的条件,公司才把此品种的商品标准、生产标准和批量种苗发放到基地,开始大批量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每天都会留下详实的观察记录和生产管理日志,并且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生长状况做适当调整,甚至继续做多方面的对比试验。生产周期结束后,综合相关生产管理档案资料进行总结,做出下一生产周期或下一生产批量更加合理的量化、精细化的生产标准。

  我国大部分绿化观赏苗木企业的思维和行为程序基本上和国外先进的苗木产业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大部分从业者是根据市场流行和畅销的植物来选择生产品种,不认真考虑自己所在地的各种条件是否适合生产,不太清楚引进品种的商品标准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他们往往是把选择的植物批量栽种到基地以后才考虑怎样管护和培育,大部分基地没有全面合理的生产管理安排、日志记录和历史档案。在生产过程中,意外情况屡屡发生而不知所措,例如等病虫害发生以后才仓促救治,会使苗木生长状况不如人意。这个产业发展到今天,只有一些零散的、局部区域的、非系统性的生产管理文字记载资料,它们完全不能支撑现代生产标准的科学制定。

  所以,苗木行业人士要潜下心来,补好对比试验这一课,做好量化记录,因地制宜地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相对而言最适用的精细化生产管理培育方法,制定出科学的商品标准和生产标准,用以指导企业发展。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