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多雨城市探路
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省常德市,是一座典型的“水敏性”城市,年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与南方许多城市一样,以往每逢暴雨,常德城区就成了“一片汪洋”,而自从实施“海绵城市”试点以来,“城市看海”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在常德灯泡厂棚改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成的一栋栋住宅楼。当地社区党总支书记何芳告诉记者,这一项目设计中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已建立起与市政管网相分离的雨水系统,将雨水综合利用设施与景观、绿地、缓坡、运动场等元素合为一体。暴雨时能暂时蓄存雨水,降低市政管道径流峰值。
船码头机埠是常德市内河穿紫河西端的一个雨水排水机埠,曾经雨水和污水混接,只经过简单的沉淀就排入穿紫河,造成严重污染。如今,作为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范例工程之一,这一机埠利用沉淀调蓄池处理部分污水及初期雨水,再通过8400平方米的生态滤池进行处理排放,既处理了初期雨水,又减少了排污量。
据常德市委书记王群介绍,地处洞庭湖“水窝子”的常德,原本城市内涝、水污染、水质性缺水等问题突出,老百姓反映强烈。为应对水患,常德从2004年开始与国外团队合作,进行系统规划,成为国内最早认可和引进“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之一。
据介绍,自2009年以来,常德先后启动了110多个水系治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等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为彻底解决“城市看海”问题,常德大力推进城市路上路下同步改造,改造排水管网137公里,供水管网141公里,改建污水管网26公里,并启动了雨污分流、截污清淤、防洪排渍排涝、江河湖连通等工程。
自今年3月入选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后,常德市要求规划项目必须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所有在建工程全面必须应用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等海绵技术。
常德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李远国说,目前常德已建成36项“海绵城市”范例工程,这些项目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则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网改造,常德“城市看海”的情况越来越少,一些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变化。常德市长周德睿介绍,2014年常德日降雨量最大的一次是164毫米,“雨停一个小时后,城市里面干干净净,没有积水”。
编辑:zhaoai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