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杭州绿化监管释放活力
在浙江省杭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3年年底就已达40.77%,年扩绿面积由“十一五”初期的700万平方米逐渐下降到了现在的400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重心已由原来注重绿化面积、数量的扩张转向注重建设质量、景观效果提升,转向在养护质量和管理上更注重精细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开放的绿化监管市场需要“互联网+”
在全国,杭州是城市园林养护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全市100%的城区公共绿地养护项目全部纳入公开招投标,共有300余家园林企业活跃在招投标市场中。充分的市场竞争在极大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也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一是如何有效组织好养护企业的现场管理。市级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一没有人事任免关系,二没有经济往来关系,也就是说一不管人、二不管钱。在这种关系下,如何才能有一只“无形的手”牢牢把握住企业的养管质量?答案便是:完善的质量考评体系和日常化的管理服务。但由于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灵活松散的管理关系,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高速精准有效地传递管理服务信息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如何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转型。在杭州,市级绿化管理部门中直接从事养护监管的工作人员仅为6人;全市共有8个城区、3个行政托管区,每个区从事养护监管的工作人员仅为1-2人。但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大趋势下,首先考虑的不是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的扩大,而是手段、机制、措施的创新升级。
三是如何实现监督管理权的阳光运作。完善的质量考评体系是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市级监管部门手中掌握着质量监管权,影响着养护经费的拨付;同时也决定着监管部门必须用好手中的权力,把监管权置于阳光下运作,公开接受监督。
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网络监管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实时完成市级绿化监管服务信息的下发、各区整改落实情况的上报、各区及企业自查情况的真实记录以及日常监管信息的沟通,大大提高了各级单位的管理工作效率。
移动终端提升“互联网+监管”层次
随着依托互联网和PC终端的“互联网+监管”方式应用不断深入,原有系统升级至“互联网+移动终端+监管”方式后,城区绿化养护监管发生一系列喜人的变化。
一是养管时效性进一步提升。智能手机逐步取代卡片式数码相机,得到用户的广泛接受。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少监管人员习惯于使用手机拍摄现场照片,然后回办公室将照片导入PC,再登录养护质量网络监管系统进行操作。开发使用监管系统的手机应用软件后,监管人员在拍照的同时即可完成监管系统中的相应操作,养护管理的即时性、便捷性都已发生根本转变。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的便捷准确,有效地增强了病虫害防治等绿地养护措施的时效性,绿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管理人员构架进一步优化。以前,现场检查和系统操作分别由外业、内勤两个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合作完成。使用手机应用软件后,同步操作进行,优化了管理人员构架,顺应了精简人员、简化办事程序的政府改革大方向。
三是直接经济效益初步显现。由于手机应用软件能够提供实时的现场照片对比,因此对一些常见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养护质量问题,监管人员不必事事亲临现场踏勘,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以车辆燃油消耗量为例,市级绿化管理部门的巡查用车燃油消耗从2013年的11.36万元,降到2014年的7.60万元,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群众力量的吸纳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原有的监管模式中,爱绿护绿群众参与力量主要集中在护绿使者队伍中,系统操作的不便捷性成为一堵无形的围墙,将其隔在墙外。手机应用软件可以把数以万计的手机终端用户作为园林绿化监督管理的潜在力量,让群众的爱绿护绿热情能够被转化为现实作用。
杭州园林绿化监管部门把原有的“互联网+监管”方式升级为“互联网+移动终端+监管”方式,实现了一举打通面向现场、面向管理、面向群众等多个维度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消除影响管理效能发挥的阻碍。
“互联网+”奠定协同管理基础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安全、可靠地交换和共享,防止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信息孤岛”,成为信息化技术使用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信用杭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要求各行业均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全市行业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杭州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网络监管系统与“信用杭州”体系进行数据交互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保证该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在对其进行技术开发时均使用主流开发语言、标准通用的数据接口和标准结构开发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的功能拓展、外平台数据调用留有了足够的升级空间,已然奠定了与“信用杭州”等智能化体系进行协同管理的基础。
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杭州市园林绿化养护监管已对信息化技术辅助管理进行了长期的有益探索。在“互联网+”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园林绿化养护监管的管理服务也必须秉承开放理念,以“互联网+”思维,不断改革创新,助推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
编辑:xi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