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短命建筑浪费超4600亿 需源头处理祸根

2015-12-21 08:59:53    作者:何勇海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天津“全国第一拆”、西安市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郑州2010年建成天桥被整体拆卸,短短两月内,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倒下”。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短命建筑”浪费就超4600亿元。

  每年“短命建筑”浪费超4600亿元,这让人瞠目,也表明了建筑“早夭”背后的浪费之严重。曾有专业人士建议,应抓紧编制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衡地方行政官员更改规划的权力;还要健全建筑拆除法定程序及民意监督机制,实施重大工程终身追责制。这无疑点出了“建筑短命”的法律制度短板等问题,也亟须尽快补齐短板。

  应看到,有些“不合理拆除”的建筑属于企业投资建设,饶是如此,也要确立某些遏制机制,毕竟也是种社会浪费,何况城市空间资源日趋稀缺。地方政府在出台城市规划、批准重要建筑、地标建筑等时,也该有预见性,在建筑出现烂尾征兆时还要督促或处罚,还要培育盘活老项目、整合旧资源的机制与能力,力避“短命建筑”在源头处埋下祸根。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管住“短命建筑”背后的权力任性

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座花费数百万元建设的天桥仅使用5年就被拆除。笔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近些年类似的“短命建筑”颇为多见。如果这些建筑质量有问题,被拆除情有可原,但很多建筑恰是在“青壮年”被拆除。如此折腾,劳民伤财,损害政府部门形象。【详细】

"短命建筑"频出 城市建设应多些"融合思维"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短命建筑”频繁出现。比如,刚修好不久的道路,却要重新翻修;刚投入巨资打造的大厦,却因为新的规划而要拆除。相关部门的盲目决策以及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使劳民伤财的事情接连发生。【详细】

评论:城市规划杜绝"指手画脚"

近年来,“短命建筑”层出不穷。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长官意志是其一。《城乡规划法》规定,规划一旦实施就不能随意更改。【详细】

“消费者剩余”不适用城市建设(图)

四年前为迎广州亚运会,耗资8亿打造西关最大的广场;四年后,因地铁8号线施工,广场又被拆了一半—今年9月,媒体质疑陈家祠广场被拆成了“短命建筑”,有市民直斥太浪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