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探路PPP模式 解海绵城市建设资金之渴
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汇入穿越市中心邕江的18条城市内河之一,由于受上游面源污染、河道拥窄、沿途排放口管理失序等影响,河水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黑臭水体。
在此之前,虽然有多个规划设计单位、环保工程公司都与南宁市接触过,各种前期投入和试点工程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广西南宁市政府决定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建设整治那考河。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在广西得到了有益尝试。
四两拨千斤 撬动百亿“海绵经济”
2015年4月初,首批16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公布,广西南宁市以评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试点城市建设资格。
据了解,2015年—2017年,南宁市拟投资95.19亿元,打造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200多个示范项目和项目包,以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实现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毫无疑问,未来广西“海绵城市”建设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根据2014年底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南宁可获得国家“海绵城市”补助资金15亿元,同时根据财政部建设“海绵城市”鼓励运用PPP模式的要求,还可获得1.5亿元的国家奖励资金。
但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资约为1亿元—1.5亿元。相较之下,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限。
钱从哪里来?面对着近百亿元的“大蛋糕”,南宁市开始了“分蛋糕、吃螃蟹”的第一步。
今年2月,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 流域治理PPP项目正式签约,这是国内首个集流域治理、“海绵城市”于一体的PPP项目。该项目合作期为10年,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流域治理服务费。
“采用PPP模式进行城市内河流域综合治理,是个新生事物,对于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南宁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就目前来看,成效还是相当明显的。”
通过利用PPP模式和财政部补助资金,探索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带动整个城市“海绵经济”产业链发展。南宁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政热企冷? 找对方式社会资本不差钱
PPP模式的直接好处是提高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客观上缓解财政资金压力,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更为关键的是转变政府角色,从直接投资人转为监督人,并按绩效支付建设及运营补贴。
但PPP项目期往往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久。虽然政府的前期投入并不大,但政府和企业在未来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正是PPP模式能否科学发展的关键。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处长刘逸云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度高不高,首先要看政府是否有好的项目提供,其次是否有好的软环境,政府服务是否跟得上。
“政府必须摆正观念,要明白社会资本进来的目标和政府目标是不同的,社会资本的目标就是赚钱,如果项目的收益高于目前市场平均收益水平,肯定就有人进来。”刘逸云说。
编辑:wangying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