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未来有怎样改观 建设告别千城一面
左图 上海市虹口区四平街道社区内的围墙、座椅等,经过设计师和居民的共同创作和改建,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共享空间。
下图 江西南昌地铁1号线首位购票市民在八一广场站展示手中的票牌。该线路载客运营标志着这座中部省会城市进入地铁时代。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是市民安居乐业的依靠。无论是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还是闲适安逸的中小城市,你还怀有哪些期待?时隔37年之后,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中央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3000余字的会议新闻稿中,10多次提到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等词汇。
“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城市生活会有怎样的改观?你的期待能够在这份关于城市的纲领性文件中找到答案吗?
生活将更加自然和谐
你对城市生活的期待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年轻妈妈最希望雾霾赶快散去,让孩子在清新的空气中健康成长;住在郊区的上班族,每天长途跋涉去上班,坐地铁拥挤,开车常堵在路上,希望交通更加便利;注重养生的阿姨希望水质更好,喜欢散步的老大爷希望城市更“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认为,人们的这些期待其实都与日益凸显的城市病有关。对于改变这样的现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开出“药方”,会议提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李迅举例说,雾霾就是城市发展给环境造成的负担超越了其所能承受的规模和强度,超越了城市自净能力的体现。对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限定容量”,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
再比如,对已经从大城市波及到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病”,会议提出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城市”和“紧凑城市”理念。城市中“钟摆式”人流十分普遍,早晚上下班形成了进城和返程的高峰,给局部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在李迅看来,“精明城市”和“紧凑城市”要求更加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坚持城市的集约发展,工作地点和生活地点相距较近,而且居住不过度集中,这样会大大减少路面交通的压力。
未来,城市建设将以自然为美,生态修复也将逐步展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将呈现眼前。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也将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编辑:zhaoai
相关阅读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需优先提升审美水准
近年来,雕塑以艺术展、艺术节和主题公园的形式介入公共环境,并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纪80【详细】
成都: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近日,作为成都市构建【详细】
哈托格:街市生活的消亡,将使城市无法维系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各位聊聊城市化与场所营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