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积极破解“城市病” 打造宜居生态城市
三、如何打造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不能自发形成,它需要多领域、多层次、多主体的精诚合作、同心协力,唯有如此,才能破解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实现生态城市的成功打造。
(一)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导航仪”,它不仅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势,而且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生态城市是一个追求“天人合一”,主张和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因此,在编制和设计城市规划时,一定要以绿色理念为指导,进而实现多方共赢。为此,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时,第一要遵循自然演化的基本规律,维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开发建设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内,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第二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即既要通过规划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还要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第三,要注重城市中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调解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人类活动,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显。因此,打造生态城市,一定要找到一种符合生态城市要求的、能够同时实现城市经济腾飞、维护城市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恰恰能够满足需求。简而言之,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为基本特征的节约型经济。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打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循环经济主要集中于生产和消费领域,通过企业中的低碳排放、清洁生产,工业园区里企业间的工业代谢与共生及构建由绿色消费引领的循环社会来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
生态城市的成功打造绝非政府一肩挑就可以顺利完成,它需要社会公众的协同与合作。为此,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帮助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搭建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便捷的公众参与平台,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既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不受损害,又能实现公众有效地在生态城市打造中发挥作用。最后,及时反馈公众的参与意见,增强公众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成功地将生态城市建设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编辑:w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