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坚: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 建设“中国式慢城”

2016-02-18 09:16:00         来源:新华网综合     浏览次数:

  三、“中国式慢城”的愿景与思考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住在城中,更是幸福在城中。乐山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中国式慢城理念逐渐从朦胧到清晰、从片块到整体,逐步形成一个理论架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推广。

  发展层级多元。中国式慢城发展规划的内容划分为慢核、慢岛、慢区三个层次体系来引导实施,且各层次之间和不同背景的慢城之间应通过网络化的慢行系统,形成有机而紧密的联系,从而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慢城系统。一是“慢核”。组成慢城系统的基本单元,在以大城市为背景的慢城中则表现为特色社区,在以乡村为背景的慢城中表现为特色村。二是“慢岛”。区域慢城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以大城市为背景的慢城中则表现为特色街区,而在以乡村为背景的慢城中表现为小城镇或县城。三是“慢区”。以慢城理念建设发展形成的、比慢岛范围更大而又仅次于区域慢行系统的慢行地域综合体,由慢核、慢岛和慢行网络共同交叉组成。此外,连接各慢核、慢岛和慢区的慢行通道,原则上采用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动力的交通方式,可在慢行廊道中根据需要分级布置若干驿站。

  发展标准明晰。一是倡导遵循规划理念。基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城镇规划凸显以人为本理念;运用系统的原理、统筹的方法,关注城镇发展过程;运用城镇规划等公共政策,调整部分与整体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二是倡导打通交通经络。交通体系是城镇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组织上兼顾快慢平衡。以轨道交通、机动交通为代表的快行交通,与以步行、自行车出行为代表的慢行交通之间,应有其合理的出行比例。运用智慧交通,有机衔接交通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实现“快”便捷与“慢”闲适的有机衔接。三是倡导传承历史文脉。深入挖掘和把握城镇历史文化特征,准确定位城镇风貌特色,搞好城镇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群和重点公共建筑的城镇设计,实现现代建筑与城镇历史文化的整体协调,构建有特色的城镇风貌与气质。四是倡导产城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配套,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城融合联动发展。推行产城单元模式,并实现职住平衡、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绿色交通、布局融合。

  发展内涵丰富。一是生态之城。“慢”必须与“绿”相结合,“绿色”与“森林”是联在一起的,要做到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一棵树就是一个氧吧,一片树木就是一座氧库。生态应是慢城的重要元素,绿色是慢城的躯体。二是文化之城。文化是慢城的灵魂。慢城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古迹,留住“乡情”,同时也要专注现代文化,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使人们的生活更有品味,更有质量。三是宜居之城。慢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境,因而慢城是人的家园,是宜居城镇。四是宜游之城。慢城的功能是宜居、宜游、宜休闲度假。来到慢城,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山水之胜,享受人文之美,探寻古迹之幽,购买土特产品,来了就不想走,留得住人,稳得住人,旅游与度假结合起来。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