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圈水造景”念歪“生态经” 美景背后隐患多
记者近期在北方多个缺水省份调研发现,十年前就初露苗头的“拦河筑坝、圈水造景”之风愈演愈烈,一些严重缺水城市以“远眺见山、近观见水”为由,热衷人工水面景观的营造,甚至在政绩驱动下,盲目攀比“水城”建设,炒高周边房地产价格。一边打着“生态宜居”等旗号大规模圈水造景,一边则“水荒”逼近,念歪了生态文明建设经。
拦河筑坝数千座 十余城市建“水城”
以横亘河道的橡胶坝为界,蓄水的河段水波潋滟、风光旖旎,被截水的河段水面干涸、河床裸露。此类对比鲜明的画面,在一些有河流经过的城市普遍存在。
汉江支流白河流经河南南阳市区的河段上,先后修筑了5级橡胶坝,拦蓄的水面相当于10个西湖。陕西宝鸡在穿城而过的渭河上拦坝蓄水,造出一个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最深处达4米的人工湖——金渭湖。
山东临沂在沂河上建造了号称“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小埠东拦河橡胶坝,蓄水后形成的水面是西湖的2倍。
实际上,早在十余年前,年均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10多倍、靠黄河指标水养活的戈壁城市宁夏石嘴山开挖水面堪比5个西湖的人工湖时,就曾引发公众对“水荒中造水景”的关注和批评。
如今,仍有一批缺水城市在大手笔规划建设“生态水景”,山西沁县、长治,河北石家庄、邯郸、保定,山东聊城、临沂,河南濮阳、开封、洛阳等十余个城市明确提出要打造“水城”建设目标,在建或规划环城水系、城市水网的城市则更多,这些缺水城市动辄拿杭州西湖做水面参照物。
统计数据显示,河北和山东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307立方米和32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山西和河南也在缺水之列。
规划了“5河4湖”水网工程的邯郸,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9%。这些城市造水景的水源有些靠筑坝拦河,人为将水留在城市,有些靠引调水工程远距离调配水资源,还有少数中水和其他水源。
城城造水景,已近泛滥程度。从橡胶坝的数量可窥一斑。记者采访各地水利部门获悉,河南境内有橡胶坝153座(2012年数据),河北170多座,山东则多达641座。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以来,截至2006年,我国就建成橡胶坝约2000座,并以每年300座的速度增加。
“橡胶坝早期是作为简易的水利工程,近些年有用于营造水面的倾向,比十年前有数量级的增加。”水利部水规院总工朱党生表示,筑坝蓄水对改善局部环境有利,但反对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过度人工造景。
所费不赀橡胶坝 “美景”背后“隐患”多
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圈水造景工程虽然客观上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较好的休闲场所,但在北方河流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沿河城市不尊重生态规律,盲目圈水造景建水城,不仅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还潜藏多重“隐患”。
首先,很多河流的生态平衡将无法维持,上游享受了美景、下游却因此遭遇水荒之灾。《记者在多个城市注意到,一道橡胶坝往往就会导致下游来水量骤减,甚至导致河流干涸、断流,不仅损害河流本身的健康生命,也人为加剧了上下游、城乡间的用水矛盾。邯郸市水利部门提到,由于山西拦蓄水力度大,与下游河北、河南等矛盾冲突不断。
编辑:wangying
相关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拟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群
记者从在佛山举办的全省绿委办主任暨部门绿化和森林小镇建设座谈会了解到,广东省将主动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森林城市群。【详细】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2017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典范案例征集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优质绿色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各级党委、政府以“生态规划、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典型性案例为基础,通过自荐、媒体推荐、上级引荐的方式,本着自主、自愿参与的原则展开。【详细】
北京绿化企业将参与雄安新区生态建设
5月3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参加了北京市绿化企业参与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座谈会。此次会议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河北省林业厅、保定市林业局联合组织召开。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局造林营林处与河北省林业厅、保定市林业局以及10余家北京市种苗、科技、设计、绿化建设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