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谊:标准设计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我国,标准设计始于1956年。建国初期,基本建设需求大,设计赶不上施工、施工赶不上建设的需要,于是标准设计应运而生。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标准设计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推进四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对国家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标准设计同样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常德、南宁等16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然而我国建设海绵城市起步晚,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如基础性规范和标准缺失、各专业之间协同配合困难,以及工程验收、管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建设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已进入示范阶段的情况下,急需做好顶层设计,为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基于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通过大量调研、收集资料、广泛征求意见,立足市场迫切需求,突出重点,依据我国现有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各地发展现状,参考国外先进发展经验,构建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设计体系”,并已于春节前正式发布。用以指导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高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海绵城市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解读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在构建之初就明确了构建目标及原则。体系首先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第二,应因地制宜的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三,应包含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新技术;第四,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第五,对于体系中的图集应统筹规划、科学编制、分步实施;第六,应形成技术先进、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配套齐全的标准设计体系,为提升城市建设化水平和质量,创造宜居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事业,涉及到规划、建筑、给排水、结构、道路、园林景观、水文等多个专业。包含了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溏、湿塘、雨水湿地、植草沟等多项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专家组一致认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推行现代雨洪管理体系,针对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即源头径流控制体系、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
海绵城市建设尤其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在三大系统前增加规划设计环节,基于每个城市的具体条件,科学地对三大系统进行整合和有机衔接,最终达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的目的。
编辑:xiongsiyan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