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卉:以低碳生态规划观引导宜居城市建设

2016-04-05 09:47:29    作者:陈小卉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升至2015年的56.1%,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从1981年的0.7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014年的4.9万平方公里。上一轮城市建设在拉开框架的同时,也存在了城市重规模轻效率、布局重生产轻生活、绿化重绿量轻游憩、道路重车辆轻行人等问题,下一阶段,我国城市将转向“内生型”发展,由关注高度集聚的生产空间逐步转向适度规模的宜居空间,城市发展导向将是“宜居、宜业、便捷、舒适”,规划行业需要以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观呼应城市空间转型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导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的城市规模。城市规划要充分考量城镇土地、水资源及大气、水环境容量,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城市空间利用要提高效率,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开发利用,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通过市政基础设施的引导,促进产业、人口的集聚,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二是促进城市紧凑发展和功能混合布局。以公共交通体系为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紧凑发展。推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合理布局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居民日常出行距离和时耗,促进交通出行的减量。充分利用城市的开敞空间,构建通风廊道,促进城市内外空气循环,形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结构,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

  三是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绿色空间。优先划定需要保护的山体、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空间,明确各类生态空间的保护范围及相应的保护等级,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对废弃矿山宕口、受污染水体等各类受损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恢复自然风貌。建设郊野公园体系,构建风景路网络系统,串联城乡生态资源,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城市公共绿地应由观赏性转向公共活动性,增加服务老人小孩的健身场地和游憩设施,提高城市5分钟绿地游园覆盖率。

  四是发展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的绿色交通体系。在各层次规划体系中落实“公交优先”理念,强化大城市内部大中运量公交廊道建设,协同优化沿线居住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紧凑布局,提高“门到门”出行直达性。推进公交枢纽周边城市功能混合开发与更新,缩短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半径,提高步行活动的便捷性。积极完善自行车交通体系,优先推进通勤自行车交通体系建设,适度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持续营造步行友好、骑行友善、接驳公交便利、生态低影响的设施环境。

  五是系统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积极推行绿色建筑,发挥城市规划的先导、主导和统筹作用,在土地出让前明确绿色建筑的控制引导,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融入低碳生态理念,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为核心,强化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考虑市政设施全寿命周期成本,注重与城市地铁、道路新改建、地下空间开发、旧城整体改造等整合建设。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统筹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

编辑:xiongsiy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

郑晓笛: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郑晓笛发表题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棕地再生的五个层级》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