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疮痍如何变身生态绿肺?
武汉园博园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
服役16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曾经是武汉的一块“毒地”。生态修复技术如何扭转乾坤,让这里变成城市“绿洲”?
站在武汉园博园的心脏——荆山山顶,放眼望去,117个展园星罗棋布。苍翠的山水如同大地的眼睛,见证着这个垃圾填埋场上的科技神话。
武汉园博园,绿化面积176公顷,栽种着近5万株苗木,每年吸收烟尘6.35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成为都市的“绿肺”。谁能想,这颗城市翡翠的核心区原址竟然是2005年“退役”的金口垃圾填埋场。该垃圾填埋场服役16年,填埋垃圾520余万立方米100余万吨,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让这片土壤中积聚了大量的重金属、水质污染物,成为一片“毒地”,附近居民甚至不敢打开门窗。
能否从环境恶化的受害者,转变为生态修复的受益者?“采用世界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在垃圾山上建园博园。”2012年5月,武汉市在申办园博会时,提出的想法极富创意,打动了园博会评审委员会的全部评委。
在垃圾场上建园博会园区并非武汉首创,北京园博会就选址在建筑垃圾场。但是相对建筑垃圾场,城市生活垃圾场的技术处理难度与挑战更大。各类生活垃圾混杂,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沼气、渗滤液,危害大、隐患多,“稍有不慎,后患无穷”。武汉园博园垃圾场生态改造顾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朱蕾介绍。
数百万立方米的垃圾、污染物若靠自然降解,至少需要30年,全部外运成本高达10亿元。如何高效解决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将成本降到最低?最初,园博会筹建方也考虑过垃圾处理常见的“挖、筛、烧”三种方式,但都因难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被否决。经过反复验证,筹建方最终确定综合使用“好氧修复”与“封场治理”两项技术。
“好氧修复”是利用鼓风机把新鲜空气注入填埋时间不长的垃圾堆体深处,使垃圾“吸氧”后加快降解速度,垃圾降解速度快、温室效应贡献率低、不产生二次污染,渗滤液回灌还可以降低渗滤液处理的成本。“封场治理”则是对降解较为稳定的垃圾区域,利用垃圾场底部防渗黏土层,与垃圾山表面的防渗膜,像“包饺子”一样,把垃圾层层包裹起来。大量有毒渗滤液用机器抽出净化后,可浇灌园内花木,避免其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采取这两种新型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武汉市仅用两年时间,耗费2亿元,就消除了环境和安全的隐患,大大降低了时间和财力成本。如今,在园博园北广场处,筹办方特意保留下一处遗址景观讲述建园的生态故事。游客们透过玻璃墙,能够清晰地看到当年各类生活垃圾填埋的横断面,与现在绿意盎然的园博园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精心设计,垃圾场里的废桩头、旧轮胎、老枕木等废弃物料重现生机。上百万立方米城市渣土用来就地堆山造景。花坛、景观坐凳、公共艺术作品……如果留心观察,园区到处都能发现这些废弃物料的身影。
园博会的大胆探索,不仅获得众多游客点赞,也受到不少国内外环保组织与专家的认可与肯定。由于园博会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武汉市获得“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涓涓细流顺势而下,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15年前亚洲单体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脱胎换骨成了今天的城市生态明珠。武汉园博园生动、深刻地演绎了一个城市运用科技力量让环境回归自然的神话。
编辑:kangyuxuan
相关阅读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3月22日,记者提前探营广州园博会多个会场花境,发现富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个区域特色的小园圃等已逐渐展露真容【详细】
天津第32届运河桃花节举办
3月17日,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微风轻拂,桃红柳绿,人们三五成群地踏青、赏花,赶赴一场浪漫的春日之约【详细】
海南大山泰景观承建国家公园大门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领导肯定...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大门,陈俊霄向调研组汇报了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建设情况,章新胜对陈俊霄参与设计、海南大山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国家公园大门(五指山)项目的创意主题【详细】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