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今年起每年推进200个美丽乡村建设
日前,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昆明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今年起,每年推进200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到2020年,建设1000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带动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提档升级,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三清四美三宜”升级版新农村
《行动计划》明确,要突出规划引领,点、线、片、面联动,统筹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转变,实现“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的升级版新农村。
其中,一板块及其他条件较好的村庄,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率先建成一批引领型的“三清四美三宜”全面小康示范村。二板块及其他具备条件的村庄,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集中打造一批提升型的“业兴、村美、民富、人和”致富发展村。三板块特别是贫困村,以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任务,着力建成一批可持续的“新业新房新村”脱贫发展村。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1000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
具体目标任务包括,每年推进80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实施25个左右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5年计划实施22个左右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争取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录20个,评选市级传统村落20个;创建1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7个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9个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实施一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实施30个精准扶贫示范村;重点在“两区两县”实施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村;累计创建100个农业创业示范村;实施374个村级活动中心场所、8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每年各县(市)区分别组织实施不少于3-5个县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建设。
力争改造28万户农村危房
《行动计划》要求,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要突出村庄规划引领,明确村庄规划类型,处于城中村及城镇、园区或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划入城镇融入型,处于重要水源保护区、自然环境恶劣、界定为不适宜居住范围内的村庄划入转移迁建型,规划保留的村庄划入保留提升型。
凡是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村庄必须编制或修订村庄规划,规划成果达到“六图一书一公约”标准(即综合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基础设施规划图、村庄风貌控制图、农房改造设计示意图、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示意图、规划说明书、村民公约),“一村一策”制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方案。
同时,推进新房新村建设,实施农房改造,对“两区两县”及9度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倾斜安排,到2020年力争实施28万户左右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完成7万户左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推进中心村培育,实施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建设,创建一批“规划设计一流、质量安全到位、风貌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设施配套就位”的规划建设示范村,到2020年,中心村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水平明显提升。此外,还将突出文化田园特色,完善基础设施配套,2016年启动全市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推进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建设,全市规划布点村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5.8%。
强化产业强村支撑
《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产业强村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和经营,构建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每个美丽宜居乡村培养1名以上农村科技辅导员,农机化水平达到50%以上。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以重点旅游景区为龙头、若干乡村精品线路为支撑、都市农庄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各类新型业态。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每个美丽宜居乡村发展1个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各村实际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每个美丽宜居乡村培育1—2个增收致富产业或产品,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编辑:kangyuxuan
相关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拟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群
记者从在佛山举办的全省绿委办主任暨部门绿化和森林小镇建设座谈会了解到,广东省将主动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森林城市群。【详细】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