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景观发挥多元功能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与其说是以维护某种有价值的景观为目的而进行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改良,不如说是乡村环境、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而景观建设只是推动这种发展的手段之一。对此,规划设计师始终需要给予清醒的认识。”林箐表示,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切忌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沿用至农村,只关注于物质空间而忽略人、经济和文化,用“专业的”取代“乡土的”。她指出,乡村土地上遗留有大量“乡土的”经验和智慧,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中,“乡土”不是被忽略,就是成为“落后”的代名词。每一个经过良好训练的规划设计师们都具备“科学的”、“先进的”专业技能,会下意识地在工作过程中用“专业”去取代“乡土”。“设计师切忌忽略村民在乡村景观中的主体地位,而把自己当作乡村景观的主导者,将景观的改善当作目标而忽略了过程。”
关注耐阴性重视认同感
“改善生态环境主要靠植物景观,人类再不重视植物将要自己毁灭自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苏雪痕教授在演讲中从不同角度剖析科学配置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不懂植物景观设计的作品是不可被信任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在方案制定之初介入,绝非填空之举。
“作为植物配置的关键要素,设计师务必掌握植物的耐阴性。”基于大量研究数据及调查分析,苏雪痕表示,植物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不同,耐阴性则不同。种植设计时,要以此为依据注意植物的位置摆放。像杜鹃类属于耐阴又喜阳,因此在小节点配置时不宜太靠近上层乔木树干处,应配置在树冠边缘处。在大片树林下,为使散射光充足,上层乔木宜疏不宜密,枝下高宜高不宜低,选择树冠较稀疏的树种,如松、臭椿、合欢为宜。“只有准确了解植物耐阴性,才能为科学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供可靠数据,进而增加风景园林中单位面积绿量,大大提高植物景观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此外,他指出,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不能只寻求耐水湿的植物种类,而是要有目的地选择其能作为食物链的一环,进而形成生物链,为营建湿地生态系统而努力。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在对巴渝传统园林景观特征展开调研的过程中,也积极探求移民的“原乡情节”,寻找移民们安居乐业的多种途径。她介绍道,面对三峡移民城镇的建设,国家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也分别从土地政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展开,但是移民的“心理认同感”还存在缺憾,乐业成为移民生活中困惑的问题。如何通过建设手段满足移民的“恋地性”和“原乡情节”,应引起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重视。
编辑: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