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市呼吸吐纳,绿色海绵并非“万金油”

2016-07-21 09:05:02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浏览次数:

  南方雨情未减,北方也迎来了大到暴雨。7月18日开始,北方多地遭受暴雨侵袭,河北邯郸、山西太原等地爆发城市内涝,部分道路交通中断。根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这是2016年入夏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的最强降雨。

  据中央气象台19日消息,受强降雨过程影响,19日白天,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暴雨如注,多地出现短时强降雨,3小时雨量超过200毫米。山西太原及河北邯郸、邢台出现严重内涝,河南林州出现山洪。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这次降雨过程成为今年入汛以来影响北方范围最广的降雨。

  至此,北方多地开启暴雨模式,而河北、山西等部分城市亦随之迎来“城中看海”。但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流成“海”的特大暴雨“百年一遇”,我国的城市内涝却并不罕见。住建部的资料显示,2007年至2015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水淹超过12小时,深度超过半米。

  给城市加点海绵

  城市与水如何和平相处?科学家们说:别着急,可以造一座海绵城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如何缓解和改善城市内涝,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其中最简单、也最常规的做法是:打通城市地下管网淤堵的地方,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网容量。简而言之,就是加粗,70公分的不够,就用一米的,一米的不够,就用一米五的……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局部改造,往往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甚至还产生了让人诟病的年年完工、年年开工的“马路拉链”现象。

  近几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注意到了城市地下管网存在的问题之后,倡导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将城市的“渗功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尽量使用下渗功能较好的地砖,将地表水进行下渗、储存,必要时可再次利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不再是单一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更加长远地考虑了城市发展需求。

  但考虑到要具体落实2020年20%的旧城区达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030年有80%的建成区实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挑战就分外巨大。不单单是发达国家做到这点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更是因为我国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大。按照现有目标,必然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考验严峻。

编辑:wanglongzha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