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保护先行巧开发才是善待世界遗产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先后申遗成功,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问题又成焦点。一年前,贵州遵义的海龙屯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申遗一年后海龙屯有何变化?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发现,海龙屯申遗成功后,村民融入景区、保护更加规范、考古有序开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
“申遗热”始于上个世纪末。当时,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城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声名鹊起,并很快成为新兴旅游地,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由此认定,一些地方申遗就是为了开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回避,有的地方申遗成功后,确实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应当反复重申,“世界遗产名录”不能同“热门旅游景点”划上等号。对于自然或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保护永远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设立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首要的就是保护,通过挖掘研究,使蕴含其中的珍贵价值得到传播和传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服务。
土司遗址记载了历史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和管理体系,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土司遗址是发掘出来的,非常脆弱,不易保护。让人欣喜的是,海龙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之后,相关保护得以升级,比如最险的飞虎关之前的天梯,已不允许游客任意攀爬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门成立了海龙屯考古工作站,使海龙屯的发掘、整理、保护等常态化。
适当开发利用世界遗产的优势资源去发展旅游经济,是世界遗产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做法。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就在于,一定要保护先行;重保护、轻开发、巧开发。在开发中,海龙屯注重村民转型,使他们从景区里的村民变为景区工作人员。这很有必要,能让当地群众分享到旅游发展的成果。此外,海龙屯的智慧开发,除了让游客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游览观光、生动感知历史外,还能沉静下来思考历史,文化遗产地的意义得到放大。这些探索,值得贵州其他景区借鉴学习,用以不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满足广大游客的新需求。
作家冯骥才曾说:“申遗是保护的开始,不是开发,不是创造,更不是打造。”我们保护世界遗产,是为了保护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尽到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责任。期待更多的遗产地能像海龙屯这样,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让保护更加规范。如此,我们的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将获得更好的外部环境,世界遗产的精神内涵将得到更好更广泛地传播。
编辑:wanglongzhao
相关阅读
国内外专家建言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
11月1日-2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对话会以【详细】
曾是不知名小村庄后逆袭成为国家公园
去意大利旅游的朋友,大都不会错过有着【详细】
住建部:国家级风景区和世界遗产整治违建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住建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详细】
深圳为濒危植物撑起“保护伞”
随着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逐渐进入高潮,深圳的植物科学研究也受到参会代表和市民的关注。记者获悉,经过30余年的发展,深圳的植物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转变,在植物科研领域屡获突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