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应重视步行者视角

2016-08-04 10:05:19    作者:朱力 张楠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城市规划在城市现代化中具有先导性、规范性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怎样做好城市规划?法国学者米歇尔·德赛图提出的两种体验城市的视角——鸟瞰视角与步行者视角,颇具启发性。在鸟瞰视角下,原本丰富多样的城市被压缩成了一种二维视觉景观,城市仅仅成为一幅包含肌理的图画,而城市的日常生活则消失不见了。

  在我国城市空间规划实践中,可以轻易发现这种鸟瞰视角的影响:城市空间设计优良与否被简化为效果图的比较,而非对城市生活复杂性与丰富性的评价。这种城市规划视角固然可以给城市空间带来整齐、高效等崭新面貌,但同时也带来了刻板、僵化、功利主义的城市生活模式,甚至会使人们忘记城市的本质属性——日常生活空间。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说:“所有文明的伟大之处都在于其差异丰富的细节。”而时下,基于鸟瞰视角的城市空间规划对于活跃城市文化生态与丰富市民日常生活却起着消极作用。因而,推进城市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向“步行城市”回归,强调步行者视角的城市日常生活体验,以更好体现以人为本。

  步行城市的包容性。鸟瞰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缺乏包容性,被分割为孤立、单调的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居住空间等,缺少满足市民多样化日常生活需求的思考。比如,很多城市的道路空间设计仅仅考虑机动车通行的效率与便捷,却并未考虑步行者行走的安全与对城市空间的体验;封闭的单位大院和住宅小区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等等。步行城市为人们审视城市空间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的视角,能够让人们摆脱鸟瞰视角宏大但比较粗糙的叙事,让市民深入体验城市空间的细节,具有包容性。

  步行城市的可读性。步行者具有空间信息自组织能力,会根据特定的社会经验、文化视角和个人偏好对城市空间进行不同解读。这就要求城市空间具有多样性、丰富性,而不应规划设计为某些场景的一再重复。因此,步行城市注重空间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避免非黑即白的鲜明功能区划,鼓励市民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解读城市,对混合与多义的城市功能进行信息重建和加载,从而为激发城市空间活力预留充足舞台。

  步行城市的序列性。在步行城市中,人们将不同位置上的发现、感受与思考串联起来,成为其对城市生活的体验。所以,城市空间不应由均质化的独立空间机械地组织在一起,而应形成一个意义互相关联的空间序列。城市的空间序列包含差异化的空间体验,以系统的方式影响步行者对于城市的认知。例如,住宅、街道和报亭之间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毕竟人们是在公交车还没来的时候才有时间去买报纸,而报亭生意兴旺是因为它紧邻乘车上班族的通道。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组成就会具有较强的人性化、丰富性特征。

  回归步行城市并非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根本性重构,而在于注重丰富和方便城市居民生活,让城市空间更加富有人文关怀、生活气息、艺术气质。作为构建社会物质空间、影响社会关系状态的城市规划设计者,应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城市空间规划实践,以承载市民生活与城市文化为目的,塑造和谐友好的城市空间。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丽江第一村:人杰地灵的清水古镇

  清水古镇又名清邑、清水驿、清邑街,位于丽江市永胜县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狭长的干热河谷平地。从边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汉文化积淀之深;从人才开发之多及自然村落绵延之大等诸多方面评价,堪任"丽江第一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