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对策

2016-08-08 10:51:21         来源:规划师杂志     浏览次数:

  结论与建议

  尊重农村居民权益,争取广泛的支持

  在生态隔离区,村民和村集体不仅仅是土地的利益相关者,还是土地的主人,是规划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因此,规划并不是简单地计算经济成本后就确定能否可行,而是需要预留规划的弹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以此发挥村民的能动性,这是对建设用地进行管理的基本前提。在成都市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中,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村民土地收益的调整。

  例如,尽管规定要求市域主要河流在蓝线外侧200m内禁止建设活动,但其内原有建设用地指标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向控制带外转移。

  另外,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涉及乡村社会的多个方面,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关键条文,需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区县和村民代表的意见。这一方面是争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管理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让规划管理更加符合乡村的实际需要。

  细化规划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要求

  从表面上看,生态隔离区所承载的生态功能与生活生产功能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通过细化的分析发现,这些功能是可以兼容的。例如,川西传统的林盘,就是将居住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合一的例子。因此,通过空间分析、要素分析等手段,细化不同目标的要求,寻找其中的交集,是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破解矛盾的重要出路。

  依靠规划技术手段、保证管理可落地

  生态隔离区的规划管理并没有采取限制农村发展来实现生态管理目标的办法,而是通过规划引导,使得建设的结果更符合生态化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规划技术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及建筑高度,实现乡村建设的生态化,是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的核心。同时,提出的管理内容要能够落实在乡村规划许可证中,通过数据量化,保证规划管理的落地。

  形成简单易懂的规则,方便管理的推广

  生态隔离区的规划管理面向的主要是村民和村集体,因此可以继承乡规民约中的一些优点,使规划管理要求通俗易懂,方便村民理解。这不仅可以降低规划管理推广的难度,还可以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为规划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7期《城市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对策》

城市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对策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