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发展整体框架下的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
眼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城市保护在现实中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首先,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历史城市和文物古迹相比,要远远复杂得多,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多种属性,它始终面临发展中的问题。
所以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同时也要从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认识发展的一些问题。从总体情况来看,历史城市一般有三大类,一类是作为遗址保存下来的,比如古罗马遗址,停留在一个状态;第二类城市,停留在某个时期,后面基本不再发展,如凡尔赛,但即使这样的城市仍存在发展的问题,里面生活的人的社会需求始终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在这里要处理新和旧的关系;还有大部分情况是处在发展中的历史城市,对这一类城市一方面要保护,另一方面要满足城市功能的提升、环境的优化和结构的调整等要求,这些问题如果不放在一个大的整体框架下进行思考,来制定政策的话,很难会有相适应的和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般来说,在一些边远的地区,比如徽州的古镇古村,会处在比较好的保护状态,相对而言,保护难度要小一些。但在一些发展很快的大城市,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就变得非常严峻。南京,一方面古城格局保存比较完好,但是也要看到,新老发展交集在一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边界逐渐扩大,新旧不断交融。今天看来,整个老城的结构和肌理完全发生变化,面对这个现实,如何去保护、去选择好的发展模式非常关键。
另外,老城除了有保护的地区之外,还有大量的地区需要更新改造,这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包括城市里面的交通,尤其轨道交通、地下交通的需求量很大,这些问题不光在南京存在,在许多城市都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跟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来处理,一些老的小区生活环境条件如何改善。
现在很多古镇大力进行旅游开发,非节假日的游客量就已很大,给古镇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还有的地区,基础设施不行,长期失修,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
前几年,香格里拉古城,一夜之间毁之一旦,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孤立地谈保护,必须基于历史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展开思考,要全面认识历史城市的综合价值与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历史城市面临的复杂形势,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把两者结合好。
另外,在保护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既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东西,还要考虑居住在里面的人的需求、城市发展的需求。
第二,积极倡导历史城市的修补与有机更新。并不是要否定历史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关键是如何遵循历史城市的特性,采取何种适宜的更新方式。最近,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城市 “双修”政策。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加明确地提出,要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今年6月,黄艳副部长在双修座谈会上指出,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推动城市由扩张性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指出双修的内涵跟过去“以项目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理念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说明我们在大的发展方式上要进行重大转型。
第三,要加强历史城市格局的关键要素的保护,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大的格局可能受到破坏会比较大。南京对城市的格局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比如对六朝建康遗址、南唐金陵遗址、明代四重城郭、民国历史轴线等都给予关注,除了这些之外,在城市的关键要素上,如秦淮河、古城墙等重要遗址也很好地保护起来,并融入到城市的整个发展框架中去。
第四,借助城市设计重新建立城市连接。一个历史城市,有它的复杂性,既要从宏观层面上进行分析,也要从城市设计层面来进行具体研究。要有一个大的格局,把历史城市和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融入到一起,包括一些重要的天际线,重要地段的视线控制。新的和旧的并不就是矛盾的,一定要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通过城市设计,制定时宜的旧城更新与修补方式,在重要的历史街区,要做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修缮的措施,将“双修”落到实施的层面。
最后,健全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的整合机制。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把它融入到发展中,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支持。希望通过论坛的平台,大家在一个总体框架下讨论,面对现实的问题,不仅停留在概念上,不仅仅是单方面,而是多维的思考,提出更有实效的政策方案。后面30年,把它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编辑:shangx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