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豪华型“海绵城市”不如内涝预警更现实

2016-08-10 09:28:14         来源:网易新闻     浏览次数: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曾在2007年做过北京区域水系统分析,发现北京城市绿化带高出城市地表面,这样虽然可以保护绿化苗木,但会使绿地损失排洪蓄水功能,埋下隐患。研究院建议北京把绿地打开,但受到绿化部门的巨大阻碍。

  类似部门利益冲突,也给市场主体带来了不少难处。而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公开,也给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了更大困难。

  “海绵城市建设要进行精准技术评估,这要以各部门数据资料为依据,但这些资料在大多数城市都是不公开或需购买的。国有企业获取资料可能相对便利,民营企业进入时会遇到不可估量的阻力。”姜卫星说。

  相对于企业面临的难处,姜卫星更担心政府层面的“过火”。

  目前,德国耶拿地下综合管廊、日本日比谷地下管廊成为海绵城市典型案例,但姜卫星表示,欧美日其实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建立了这种豪华型地下设施。

  “有些行业专家将这些案例包装为国外的普遍性现象,这种夸大其实是希望承接课题研究的市场性目的,而非专业性分析。”姜卫星说。

  基于这一判断,姜卫星建议海绵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把基础的给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建好,再根据城市规模、当地气候状况及经济情况,制定海绵城市投资建设标准。

  “与各地都以百年一遇的降水量标准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相比,我觉得加强实时监控、灾害预警方面的投入更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姜卫星说。

  伍新木也同意这种观点,“海绵城市不能只看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评估经济性。不能为了赶上政策东风而‘一窝蜂’高标准投入。

编辑:wanglongzha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