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内两个重工业城市的生态逆袭

2016-08-10 10:29:35    作者:陈芳 邵琨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7成县市区水质不达标,一些排污大户“查不怕,不怕查”……山东潍坊、淄博,两座传统重工业城市,曾经GDP排名靠前,但生态“黑帽子”也很刺眼。

  生态治理必须伤筋动骨。一家大企业被关停,企业负责人找到市里:“高税收你们不要了?”回答斩钉截铁:“不能为了你一家企业,罔顾市里930万人。”

  记者近日跟随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实地调研发现,在这些曾“被呛怕了”的城市里,生态治理正成为护航经济发展的“绿色惊叹号”。

  “黑”变“绿”:监管挂上“加速挡”

  7月的潍坊,河溪里芦苇荡漾。沿白浪河、丹河驱车数十公里,湿地随处可见。这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竟都是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尾水。

  很难想象,3年前,这座城市一些工厂污水超标直排河流,主城区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零。潍坊市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三项位居山东省第一,一项位居第二,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结构问题,如何改善生态成为一道难题。

  ——对环保搞不好的干部“撸官帽”。将生态环境改善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全市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牵头,各相关单位、县市区一把手负责落实。这种“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做法很快见到成效。2016年,当地水质已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前的水平。

  ——“长牙齿”的环保法狠狠“咬住”违法企业。2015年,仅寿光市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2起,是2014年的3.3倍,移送司法机关20起,涉及30多人,一些项目受到限批。

  ——营造绿色环保生活环境。关停污染企业的同时,潍坊大力推进绿色出行。投入运营900多台清洁能源公交车,3万多辆公共自行车。1公里内,就有公共自行车换乘点,年骑行量达到6000多万人次。

  “灰”变“蓝”:“气质”提升呼吸更顺畅

  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老工业城市,背着年耗煤4500多万吨的“大包袱”,任谁治污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一场雨后,走进淄博东方化学有限公司,在这个以化工为主的厂区里,记者见到地面上并没有黑色的积水,厂房里也不见扬尘,闻不到异味。总工程师隋永利说,这是因为公司从进粉到排放全封闭进行,而过去,淄博天空经常灰蒙蒙的,河中的污水又黑又红。

  “大伙都被呛怕了。”淄博市政府痛下决心,财政再紧,环保钱不能少。2015年,市政府将2500万元用于推广洁净型煤和环保炉具补贴。老百姓每买一吨洁净煤,比市场价便宜200元。今年,又投入近亿元用于散煤治理,其中6000万元用于洁净型煤和兰炭购买补贴,2500万元用于奖励投资环保煤的企业。

  好煤配上好炉子,才能燃烧更充分、更环保。为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淄博市政府动了一番脑筋。专家、学者讲授煤炭清洁利用的好处,团委、妇联组织志愿者到镇村宣传,企业带着煤和炉子在农村大集试烧,逐渐在老百姓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今年,博山等3个区县还将投入近千万元补贴居民购买环保炉。

  当地老百姓说,“过去冬季烧煤一天12块钱,现在一天才8块。而且这种煤没有烟,不呛人。”

  环保型煤也让企业“有利可图”。生产洁净煤的淄博金安型煤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树详说:“公司2条生产线年生产洁净型煤30万吨,年产值1亿元。”

  为加强环境在线监测,全市安装了十多处高空视频,探头有10公里以上的有效范围。如今,在这座曾“乌烟瘴气”的城市里也能看到“蓝天繁星”。2016年上半年,淄博“蓝天白云”天数超过百天,增幅列山东省第一位。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全面实施《【详细】

习近平全国生态环保大会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详细】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详细】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详细】